冬季的医院似乎比平时忙了许多,来来往往就医的病患行色匆匆,忙碌的“贺医生”让记者几番好找,因为负责的临床病人多,贺电坐下来聊一聊的时间显得非常宝贵。
年,在县里读高中的贺电下晚自习突发右侧胸痛、呼吸困难,经检查确诊为右侧气胸。在病房里,贺电对人体结构与疾病产生了浓厚兴趣,坚定了以后要做一名医生治病救人的理想。
十年后,在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学习了7年的贺电毕业后来医院(现医院),开始了自己的医学生涯。
“贺叔叔对我很好,他想尽办法救我,而且每次都在我最难受的时候安慰我,给我很大的力量……”眼前这位15岁的女孩说起贺电眼里充满感激。在宋佳7岁的那年,不幸诊断出患有“视神经脊髓炎”险些失明,年开始,她一直在贺电的帮助下进行“创新治疗”,恢复得很好。
说起女儿的情况,今年48岁的彭大姐心里非常感慨。回忆最初发现宋佳身体有问题,还是在她才4岁半的时候,“有一天她外婆的针掉在地上叫她捡起来,谁知道她不像普通人一样看着找,而是伸着手在地上摸着找,说看不清。”
“我当时见到她们母女俩的时候,孩子的情况不乐观,经过检查证实是视神经脊髓炎。视神经脊髓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主要累及视神经和脊髓的慢性炎性疾病,好发于中青年人,复发率高,危害严重,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发病属于罕见。”贺电说,考虑到孩子年纪很小,他采取常规的治疗方法希望能帮助控制病情。但是,很快宋佳再次复发,这一次不仅持续呕吐不断,而且还“斗鸡眼”,显然,常规治疗对小宋佳来说,“性价比”不高。
“孩子还小,常规的免疫抑制剂治疗很可能会影响她的生长发育,而且疗效也无法预估。”贺电告诉彭大姐,有一个“新疗法”,就看彭大姐愿不愿意尝试,因为针对儿童患者这种疗法国内是一片空白,国外也仅有数例儿童病例报道。
让人欣慰的是,彭大姐母女表示愿意接受治疗。随后的几年时间内,小宋佳一直在贺电的帮助下使用一种早已存在的抗癌药物治疗她的疾病,小宋佳的复发越来越少,甚至近两年都没有再复发,病情非常稳定。
“精准诊断、循症治疗,这是我诊治原则。”贺电常对患者说,没必要的检查无需做,没必要吃的药就不吃,先诊断,再治疗,只有在充分考虑患者实际情况、评估风险与获益之后再决定治疗与否。贺电在临床实践中,善于更新知识,尽力给予病人最安全最有效的治疗。同时,他将临床资源与科研资源巧妙结合在一起,他注重临床病例的总结和分享,宋佳的诊治资料就被他撰写成了论文在国外医学杂志发表。
谈起贺电老师,级学生田园一时间涌上心头的话语是:“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但不论是韩愈还是孔丘,都是遥不可及的故事和历史。但在田园攻读医学硕士开始,印象最深的就是“贺老师”了。
“对病人,他付出了热情;对学生,他付出了真情。”田园说,面对神经系统疾病诊治较难的现状,贺电老师不仅在自己的专业方面有所建树,他还带领科室成员开展多项国内领先的诊治措施,在其引导和指导下,医院神经内科的学术氛围不断升温,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在病人康复的笑容中得到验证。
在神经内科诊室中,时常可以听到病人和家属说:“这位医生服务态度好”“贺医生是一名好医生”“看了很多医生,这位医生解释最详细”……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通过不断的学习,贺电在专业领域迅速成长,先后荣获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贵州省医学科技奖三等奖1项。年获贵州医科大学青年骨干教师荣誉,年获医院好医师称号,同年获得贵州省“行业道德标兵”称号。
为了更好服务病人,提高自己学历和专业技能,年,贺电赴苏州大学攻读临床医学博士学位。年赴伦敦医院研修。十年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共发表SCI论文20余篇,并经过自身努力和专家推荐,聘任上了中华神经科杂志通讯编委。
供稿:劳动时报全媒体记者曾万锦
本期编辑:任德权
邮箱:
qq.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