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医院整理总结出来的一套便于记忆的穴位学习方法。这里是一个适合所有中医爱好者交流学习的平台。本方法集图文、理疗手法、功能主治为一体,实时 热府。热,指本穴气血性热温高。府,府宅也。热府名意指本穴气血的变化为受热膨胀。理同风池名解。
2定穴:
风池穴位于项后枕骨下两侧,当斜方肌上端和胸锁乳突肌之间凹陷中,与风府穴平高。
3性能功效:
醒脑开窍、疏风清热、明目益聪。
4主治功能:
行性感冒,神经性头痛,视网膜出血,近视,鼻炎,神经性耳聋,流行性乙型脑炎,脑卒中,脑动脉硬化,无脉症,甲状腺肿大,吞咽困难,肩周炎,中风后遗症,足跟痛等。
5保健养生:
按摩风池穴来治疗颈椎病、腰酸背痛、偏头痛、失眠、落枕等病,还可以消除黑眼圈,给眼睛减压。
按摩风池穴治疗视神经萎缩,将双手拇指指腹放于两侧风池穴处,先点按半分钟,再向外按揉2分钟,力量由轻渐重。
6配伍应用
风池配大椎、后溪,有祛风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颈项强痛。
风池配睛明、太阳、太冲,有明目止痛的作用,主治目赤肿痛。
风池配阳白,颧髎、颊车,有行气活血的作用,主治口眼歪斜。
风池配大椎、肩井、外关、后溪、合谷,治颈项强痛。
风池配大椎、合谷、曲池,治感冒发热。
风池配睛明、太阳、合谷、太冲,治目赤肿痛。
风池配攒竹、阳白,颧髎、地仓、颊车、合谷,治口眼呙斜。
风池配神门、丰隆、太冲、合谷,治痫证。
7理疗手法:
刺法:向鼻尖方向斜刺0.8~1.2寸,局部酸胀感明显,易扩散。
灸法:温针灸3~5壮,艾条灸10~20分钟。
按摩:两拇指持续往上点按,或快速上下擦动。
8注意事项:
风池穴深部中间为延髓,针刺时应严格注意掌握进针的方向、深度,针刺时不超过1.5寸,不能深刺,以免伤及延髓,造成不良后果。
9现代研究
针刺风池、风府能有效改善每条脑血管血流速,改善脑供血情况,提高中风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针刺可以逐步收缩偏头痛大鼠异常扩张的微动脉,调整血管的舒缩功能,改善微循环血流量,增加病灶组织的血氧供应量。
针刺治疗偏头痛具有较好的镇痛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浆β-EP含量有关。
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抑郁症患者的HAMD评分,通过调节血清细胞因子水平而发挥治疗抑郁症的作用。
针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其机制可能与改善微循环状态,从而减小血管外周阻力有关。
针刺风池、足三里等穴可使脑震荡患者的颅压下降,具有较长的后效应。
针刺风池等穴,治疗高血压患者,使血压下降,且可降低血清中胆固醇含量及其与卵磷脂的比值。
针刺本穴可使视力减弱者,普遍提高视力,用指针点刺或梅花针叩刺对防治青少年近视眼有效。
针刺风池穴,能使胃酸及胃蛋白酶高者降低,低者升高。
10古文摘录
《针灸甲乙经》:足少阳、阳维之会。
《备急千金要方》:主喉咽偻引项挛不收。
《外台秘要》:千金疗疟灸法,灸风池二穴三壮。
《医宗金鉴》:肺受风寒,及偏正头痛。
《通玄指要赋》:头晕目眩,要觅于风池。
《席弘赋》:风府风池寻得到,伤寒百病一时消。
11往期回顾:第五章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第一章(15篇完结)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第二章(15篇完结)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第三章(15篇完结)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第四章(15篇完结)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公孙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太冲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行间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大都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隐白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内庭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委阳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光明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涌泉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率谷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太阳穴
未病先防,治病防变——听会穴
动力?源于您对我们的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