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陆兴华
1
其实也没时间静下来研究他的档案,只是这样基于他的文本,来写他的一个简单传记,主要是考虑到:景观社会发展到目前这样,德波尔可能又有了我们原来看不到的更多的重要性。这个传记是要掰开他的文本的细处,放到我们的当代情景和情愫里,来放大着理解。对于不大了解他的读者而言,这个传记是要对他们做这样一个简单的事:看,这里有一个达到了自由的人,在无论何种情状下,都保持着战斗和游戏的姿态,在他的时代里自始至终都是一颗至关重要的棋子。
2
德波尔是反对阿都塞派(包括了我熟悉的巴迪厄和朗西埃),也讨厌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包括了我在弄的法国理论),所以,他的这些反对,实际上一直是对于我的研究内容的置疑。写这个评传,也算是我学着坦荡地来面对他向我的研究内容提出的挑战。
3
年11月30日,德波尔在Haute-Loire的Champot镇的家中对准自己的心脏开枪自杀。之前他写好如下自杀理由:“这个病叫‘酗酒多重神经炎’。最早出现于年秋。开初不大感觉到,但一步步加深。到了年11月下旬,就真的很受不了啦。正如面对所有治不好的病那样,不求、不接受治疗,反而更合算。这就能走到你因为缺乏谨慎而染上的病的反面去。相反,要染上这样的病,则要求一辈子的坚强决心。”最后一句话很费解,可能指他多次在公开场合谈起的酌酒问题。他甚至曾用喝酒的隐喻来警告我们会面临的末日景象:到最后,酒光了,人还在。
4
德波尔基本满足于被人称作理论家。不过,他常常将自己描述为一个电影导演,比如在年的访谈中。不过,他极少真的会去拍摄。他的电影里常常不是根本没图像,就是里面的影像都是从别人的电影里引用过来的,几乎所有他引用过的电影片段,用的都是好莱坞大片的各种结局。年,他将《景观社会》搬上银幕,里面有他念的台词,但图像全是拼贴的。面对媒体对这部电影的恶评,他引用夏多勃里昂:“有时候,情况会变成为样,鄙视只能省着来用,因为需要它的人实在太多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