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视资讯青光眼性与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16-11-19 23:34:06   点击数:
 

视盘视杯扩大(Opticaldisccupping)是眼科临床常见的体征,虽然视杯扩大绝大部分是青光眼所致,但几乎各种视神经疾病甚至视网膜疾病都可能导致视杯扩大。由于青光眼视神经损害的评价尚无金标准,视神经损害的非青光眼病因及特点也不为眼科医师所熟知和重视,造成诊断上的困难。即使在眼底照相和影像学方法都较为成熟的今天,青光眼性与非青光眼性视神经损害的鉴别依然是一大难点。尤其是对于那些眼压不高,但出现视野损害,且眼底出现类似青光眼改变的患者,其鉴别诊断困扰着临床一线的医师。

1 视盘形态

青光眼性与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鉴别需要依据病史、症状、体征、眼底检查、视野检查、眼科/神经影像学检查和其他特殊检查综合评价。视盘形态的主观评价是两者鉴别诊断的重要组成部分,结合眼压、视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tinalnrvfibrlayr,RNFL)厚度等检查可为鉴别诊断提供非常有益的信息。在社区筛查作为单一标准时,视盘形态学定性评价更有价值。然而,据文献报道,非青光眼视物显大症(大视杯)的患者有20%被误诊为青光眼视神经损害。因此,掌握视盘形态学(立体眼底照相下)是鉴别的重要环节。

1.1考虑为青光眼 支持青光眼的眼底证据,典型表现包括:视杯扩大,垂直更甚,视杯加深;盘沿色泽一般无苍白(非青光眼性病变盘沿色泽苍白,但青光眼晚期例外);盘沿缺损,盘沿切迹,特异性为47%;盘沿消失,特异性达87%;视盘出血,特异性较高;盘周RNFL缺损β萎缩区。

徐亮等提出,青光眼性视神经改变主要有3要素:盘沿丢失、RNFL缺损及视盘线状出血。3要素中如有2项同时改变,视神经损害的诊断即可成立;如果只有1项要素改变,需结合眼压或视野的指标综合诊断。正常盘沿形态遵循下方盘沿最宽、上方次之、鼻侧较窄、颞侧最窄原则。需要注意的是,小视盘有时下方盘沿窄于上方盘沿,应当以鼻侧作基准;椭圆形视盘鼻侧较宽,应当比较上、下方盘沿;下方弧综合征要考虑视盘旋转的因素;近视眼视盘倾斜应以鼻侧盘沿作基准;视盘主干血管发出位置偏移也会影响盘沿宽度,如主干血管明显偏下,下方盘沿相对变窄。在诊断青光眼时要改变只注意视杯大小的习惯,应该把鼻侧盘沿向下、向上的延伸作为盘沿条带来观察。

1.2 考虑为非青光眼 支持非青光眼的眼底证据,包括如下几点,最重要一点是从盘沿色泽上看:盘沿苍白,特异性为94%,敏感性为46%;视盘色淡甚于视杯扩大,特异性为90%。盘沿弥漫性苍白可见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ischmicopticnuropathy,ION);盘沿节段性苍白可见于ION;盘沿单眼、双眼颞侧、节段性苍白可见于视神经炎;盘沿双颞侧、对称性、节段性苍白可见于遗传性视神经病变。另外,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往往可以找到相关的眼底血管改变,如视网膜动脉变细可见于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cntralrtinalartryocclusion,CRAO)、ION、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opticnuropathy,TON)、放射性视神经病变(RON);视网膜动脉变细+视盘重度苍白可见于CRAO;血管鞘+静脉扩张+侧支血管可见于视网膜静脉阻塞(rtinalocclusion,RVO)。但必须注意青光眼晚期视网膜动、静脉也均变细。盘周视网膜RNFL蝶形缺损,应考虑非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的可能。

2 影像学检查

必须认识到,单纯依靠视盘形态学定性评价做鉴别诊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眼科影像学检查是病史和常规检查内容的有利补充。相干光断层扫描(opticalcohrnctomography,OCT)技术是目前眼科影像学中检测RNFL和神经节细胞复合体(gangioncll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得了白癜风在北京哪家医院能治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ysbj/11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