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度近视带来的危害原来这么大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22-6-23 21:04:55   点击数:
 

视觉是人类最重要的感觉之一,至少有80%-90%的外界信息是通过视觉系统感知的。视觉的基本功能有形觉、光觉、色觉、立体视觉、视野及视神经传导功能等。其中,视力属于形觉功能。而高度近视恰恰损害了形觉功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的影响。高度近视一直被视为近视治疗的难点,并且高度近视容易引起视网膜病变。医院眼科专家常春丽提醒,高度近视尤其要注意防止恶化成视网膜剥离。

听听专家怎么说

摩登科普

什么是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是针对于多度以上的高度近视人群中,其眼底发生的一些特殊的改变。比如说视盘已经有点倾斜有近视弧,还有眼底有一系列细纹以及眼底视网膜上面有出血罩,还有些人视网膜萎缩,还有一些新生血管的发生,有了这些病理性的改变以后我们通称为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也叫病理性近视。

几乎大多数高度近视都有眼轴增长及眼球后巩膜变薄的现象,主要病理变化为视网膜和脉络膜的萎缩与变薄,并逐年加重,因此,高度近视可发生很多严重并发症,是成人常见的致盲原因之一,如视网膜变性、视网膜脱离、眼底出血、青光眼等,都可能致盲。

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的发病原因都哪些?

具体的原因目前还不能很肯定,但是它有两个(特别重要)的因素:

1.先天性的,也就是说跟遗传有一定的关系,比如说,父母亲有高度近视的,那子女中发生视网膜病变的概率就很高;

2.后天性的,就是跟环境有关系,现在人们长时间近距离地工作、学习都有可能导致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还有一些跟大的环境有关系,环境污染以及一些营养物质的缺乏,都可能导致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脱落的过程是怎样的?

视网膜脱落分三个过程:首先是视网膜变性,这时大部分人是没有感觉的,只是偶尔眼前会有“黑影”。这个时候需去眼科仔细检查眼底,密切观察。

第二阶段是视网膜形成裂孔。这时依旧没有什么感觉,可能眼前“黑影”出现的频率更高了。这个时期检查出来,可采用激光技术将这些孔封住。

第三阶段,就是当乳胶状的玻璃体液化后,会进入视网膜的裂孔,致使视网膜脱离原组织,这时只能进行垫压或挤推的技术来封孔,不过疗效就会差很多,也有很多人在这个阶段视力极低或失明。

高度近视的人群,应该每半年到一年去眼科做一次眼底检查,尤其是眼轴变化相对固定的人,也可以选择手术进行干预。

高度近视导致的视网膜病变如何鉴别诊断?

应该鉴别诊断的病还挺多的,到我们这边来就诊的,大概发生在40-60岁左右的人群

这些人大多有一些合并性的疾病,一些老年性的疾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所以说最常见的的有老年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致盲性的眼病等。

高度近视如何治疗呢?

现在较普遍的治疗近视的手术大致可分为激光矫治近视和人工晶体植入术,但都有适合的人群,且都需要术前严格的检查来明确是否可以手术。

1.激光矫正手术

激光矫正手术的原理是通过对角膜的切削调整眼的屈光状态,进而达到矫治效果,其一般适应人群为18岁以上,50岁以下,近视不再进展,且度数在度-1度左右较为适宜。

2.有晶体眼的人工晶体植入术(ICL植入术)

对于近视在1度以上的患者,需考虑人工晶体植入术,其原理是在有晶体眼内植入人工晶体,以达到保持晶体的自然调节功能,同时调整屈光。其优点是安全性高,预测性好,并且手术具有可逆性,手术过程是从一个小的切口向眼内植入一枚人工晶体,从而达到矫正视力的目的。

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如何预防?

首先呢,我们要提倡优生优育,尽量避免遗传因素的发生。对于儿童要培养正确的阅读习惯提高全身健康和营养等因素。目前来说,尽量多在户外运动。曾经大家做过一个研究,就是如果小孩每天能保持在户外活动两个小时,近视的发生率就会降低到20%,所以说大家多进行一些户外活动,高度近视的发生率也会降低一点。

高度近视眼的另一特点是病程呈进行性,发育期进展明显,成人后仍不停止。这主要由遗传因素决定,但后天的视觉环境、工作性质、生活习惯、全身健康、营养状况也起一定作用,所以,应比其他人更加注意用眼卫生,增强体质,防止维生素A、钙的缺乏及营养不良的发生。

本期专家

受邀专家

姓名:常春丽

所属科室:医院眼科

职务职称:主治医生,医学硕士

临床特长: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视神经萎缩,缺血性视神经病变,高度近视视网膜病变,干眼症,角膜疾病,葡萄膜炎等疾病,发表国内核心期刊论文2篇。

文/君君

编辑/LL

图/部分图片网络

视频/臻影音像制作工作室

鸣谢/医院提供采访支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bzcs/150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