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弯成90度脊椎拧麻花,超高难度手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23-3-26 22:32:11   点击数:
 治白癜风的办法 http://m.39.net/pf/a_4792653.html
        

35岁的小刘被“强直性脊柱炎”折磨十余年,整个脊椎如“拧麻花”,身体呈“折叠”状态。年3月底、年8月底先后在医院骨科完成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髋关节置换手术两期手术后,如今他重新“挺直了”腰杆,康复出院。

去年3月,医院骨科周晓岗副主任医师的诊室里来了一位坐在轮椅上的病人。35岁的小刘,身体呈“折叠”状态,几乎无法行走。原来,小刘罹患强直性脊柱炎十余年,最初反复腰痛,逐渐出现畸形,如今整个身体已弯成90度,近5年无法抬头见天,非但行走困难,更无法平躺睡觉,整夜半侧“蜷缩”在床上。

周医生为小刘进行详细检查,发现病情已非常严重:从颈椎到腰骶椎整根脊柱完全融合,长成了一根棍子。后凸畸形超过90度,胸椎还出现严重的旋转畸形,整个脊柱像一根“拧麻花”般弯曲的棍子,脊柱和骨盆也粘在了一起,左侧髋关节处于强直状态,无法屈曲。

如此严重的病例非常罕见,治疗也面临巨大困难。了解到病人情况后,骨科主任董健立即协调组织脊柱外科、关节外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风湿科、影像科、输血科等多个学科专家,为小刘进行多学科大讨论。

专家反复讨论最终制订了治疗方案,即,先行一期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再行二期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通过药物控制病情发展。

脊柱如“拧麻花”般畸形严重,一旦发生脊髓损伤,小刘就有可能面临瘫痪风险;此外,由于颈椎无法活动,插管极其困难,长时间手术呼吸功能也将面临极大挑战。结合患者身体营养状态差,术后感染、伤口不愈合的风险均很大。

手术团队克服重重困难,力求万无一失。骨科团队携手护理团队,术前一晚模拟术中体位摆放,并调用大量硅胶垫,避免长时间受压后造成皮肤压疮。

面对时间长、创伤大、心肺受压、颈部活动度几乎为零,颈部无法后仰,mallapati分级iv级的困难气道病人,麻醉也是不小挑战。麻醉科主任缪长虹教授带领团队,术前充分评估、精心准备,为小刘这一高难度的清醒气管插管,安全平稳度过了麻醉与围手术期。

骨科团队经过详尽的术前测量,制定了完善手术计划:在患者下胸椎进行不对称截骨,纠正后凸畸形之时,纠正上半身旋转畸形,同时在腰椎进行第二个平面截骨,将脊柱打成3段后,再重新拼接。

手术开始了。小刘脊柱后凸角度太大,无法使用导航和透视设备,周晓岗副主任医师对照患者术前的ct,在“盲视下”完成了14枚螺钉的徒手植入。术中发现小刘合并“黄韧带骨化”,又增加了手术难度。

整个手术如履薄冰,控制出血、避免血管和脊髓的损伤、掌握截骨的角度、脊柱重建、减少神经损伤风险……经过7小时全力奋战,手术团队顺利为小刘完成了脊柱后凸畸形截骨矫形手术,术中出血仅毫升。

当晚,小刘实现了近5年来第一次平躺睡觉。术后第7天,他已可站立行走,术后10天顺利出院。

由于疫情等诸多因素影响,原计划的第二期髋关节置换手术延迟到今年8月。此次小刘来院后,关节外科邵云潮副主任医师进行详细检查,决定先行左侧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根据恢复情况再决定是否行右髋置换。

邵云潮副主任医师带领的关节外科团队、缪长虹主任带领的麻醉团队以及护理团队通力合作,顺利为小刘完成了髋关节置换术。术后第3天小刘在助步器的辅助下下床行走,术后第5天顺利出院!

专家介绍:困扰小刘多年的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慢性起病,主要累及脊柱、骶髂关节及外周关节。早期表现为下腰部、骶尾部慢性钝痛、僵硬感,晨起或久坐起立时明显,活动后缓解,当症状持续超过3个月,应及时至风湿科就诊。晚期强直性脊柱炎会引起脊柱强直、后凸畸形、关节僵硬等严重后果,需要手术干预。

            

本文作者:顾泳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bytx/157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