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近视的方法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21-9-2 15:16:59   点击数:
 

我国古代眼科药物发展较早,如先秦古书《山海经》中收载药百余种,其中治疗眼病的有七种;《神农本草经》收载药物种,其中眼科药物七十多种(明目药四十余种,治疗眼病药三十余种),书中所载的黄连、秦皮等,至今仍是中医眼科的常用药物。

治疗眼病的主治药物有:①青盲:决明子、芡实等。②目赤肿痛:黄连、决明子等。③目翳:瞿麦、秦皮等。④伤眦:黄连等。⑤多涕泪:菊花、决明子、苦参、白芷等。⑥眼赤白膜:决明子、秦皮等。⑦风邪目盲:防风等。⑧目欲脱:菊花等。⑨面目浮肿:郁李仁、泽泻等。孙思邈所著《千金方》对眼病治疗,除内服药外,还介绍了洗眼法、滴眼法等局部用药,内服药主要为含维生素丰富的营养药,外用药主要有黄连、秦皮、食盐等。

典型案例

肖某,男,8岁,视力左眼0.3、右眼0.8。年7月18日初诊,诉双眼视力下降3年,伴视物疲劳,易头汗出,纳可,大便稀,情绪烦躁,舌淡红,苔薄白,脉弦细。

诊断:近视,弱视(肝郁脾虚)。

治法:疏肝健脾。

内服药:柴胡10g,当归10g,白芍10g,炒白术10g,桂枝10g,茯苓15g,枸杞10g,菊花10g,密蒙花10g,茺蔚子10g,远志6g,蝉蜕6g,炙甘草6g。15剂。每日2次。

针刺:主穴取太冲、足临泣等;配穴取听宫、睛明、耳禾髎、瞳子髎、迎香、承泣等穴位。15次1疗程。

耳穴:取穴眼、目1、目2、肝、肾等,双耳交替使用,以王不留行粒贴于选穴处,每天按压5次,每次1分钟,2天1换。

眼部湿敷:用口服中药汤剂浸透一次性纱布,外敷眼部,1天1次,1次30分钟。

生物电理疗:用生物电理疗仪两个电极分别放于左右太阳穴,1天1次,1次30分钟。

涌泉穴贴敷:用磁朱交泰丸水调和外敷,1天1次。

8月4日二诊:视力左眼1.0、右眼1.2,但仍头汗出。上口服方减去桂枝、枸杞,加竹叶10g,石膏10g,黄芪10g。15剂,余同前。

8月20日三诊:视力左眼2.0、右眼2.0,偶头晕。上方去竹叶、石膏,加枸杞。15剂,余同前。

随访半年无反弹。

医嘱:①注意用眼卫生,少接触电子产品。②做颈部、眼部锻炼。③注意饮食,清淡饮食,不吃辛辣、冰冷、酸咸之品。④注意营养搭配合理,经常吃猪肝和鱼肝油。

按:本例局部的针刺方法,疏通了眼部的经络。湿敷疏通了眼部的气血循环,清热消肿。两太阳穴的理疗,缓解了睫状肌的紧张。颈部的锻炼缓解了颈部肌肉的紧张,从而有利于改善头部的供血。眼部的锻炼缓解了睫状肌的紧张,加强了眼部气血的循环,从而提高了眼睛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个方面,涌泉穴贴敷解决了患者的睡眠不足的问题,休息得好,就缓解了眼部的疲劳。口服中药,具有补肝肾,养肝血,清肝明目等作用,从多个方面调节了五脏六腑的气血,使气血上注于目。以上两点消除了影响视力下降的几个重要病因,并增强了身体体质,使眼睛气血循环正常,供血充足无疲劳。

目前,国内外治疗近视主要以光学矫正和手术治疗为主,中医针灸治疗近视已经进行了多年的临床和机制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明显不良反应。本文对近年来中医针灸治疗近视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和分析,综述如下。

1临床研究

1.1针法

针刺防治近视选择的穴位大致相同,局部取穴均为眼周为主,如睛明、承泣、四白、攒竹等;远部取穴多为风池、合谷、光明、太溪、太冲、足三里、肝俞、肾俞等;局部取穴常与远部取穴配合应用。刺针有毫针、梅花针、耳针等多种选择。

1.1.1毫针《灵枢·九针论》:“毫针取法于毫毛,长一寸六分。主寒热痛痹在络者也。”毫针为针灸常用器具,大部分研究以毫针为工具。

陈有海等采用针灸治疗青少年近视患者例,选穴睛明、丝竹空,透刺瞳子髎、合谷,采用震颤法,配合使用1%毛果芸香碱眼药水睡前滴眼。视力无增进者为无效,增进1~2行者为有效,增进3~4行者为进步,增进4行以上者为显著进步。结果示例(眼)中,视力达到正常(标准对数视力表)(5.0)22例(44眼);显著进步者43例(86眼);

进步者47(94眼);无效者11例(22眼),总有效率为91.1%,说明针灸治疗近视有明显疗效。病程在1年以内的眼,有效率96.3%;1年以上的眼,有效率75.2%。两者相比,针灸对病程短者效果较佳。

朱鸿勋等将82例青少年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又分为儿童组和青年组,针刺选穴攒竹、承泣、瞳子髎、风池、睛明,对照组采用托吡卡胺滴眼液滴眼。结果:实验组总有效率83%,对照组总有效率60.3%。结论针刺治疗近视有效率优于托呲卡胺滴眼液,并且针刺的治疗效果儿童优于青少年。

王雁等将81例患儿分为戴镜组和针刺组(攒竹、童子髎、四白、目窗、合谷),结果针灸治疗前后相比,针刺组等效球镜度由(-2.42±1.51)D降低到(-1.90±1.77)D,晶状体前后径为(3.46±0.23)mm和(3.40±0.24)mm;睫状体厚度分别为(0.49±0.05)mm、(0.47±0.06)mm,均有显著差异,而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陶晓雁等将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针刺组)和对照组(戴镜),治疗组均取穴攒竹、鱼腰、丝竹空、太阳、风池、足三里、光明、三阴交,分别采取捻转补泻法和提插补泻法;对照组戴镜。

研究发现针灸能有效改善近视眼的裸眼远视力状况,同时捻转补泻组有效率高于提插补泻组(87.5%和69.2%),戴镜组裸眼远视力无明显改善。张雪观察52例近视患者,针刺患侧太阳、四白、睛明,同时配以攒竹、合谷等穴,行捻转平补平泻手法,96只患眼中,痊愈27只眼,显效47只眼,有效20只眼,无效2只眼,总共有效率97.9%。

1.1.2梅花针梅花针为丛针浅刺法,是为多支短针集合扣刺一定穴位和部位的针刺方法,是针灸治疗疾病的独特方式,对很多疾病具有独特的疗效。

张守康使用电梅花针治疗近视,取穴:双侧正光1、正光2、风池、内关、大椎。结果总有效率83.90%,说明电梅花针可以纠正调节痉挛所造成的屈光不正,可以提高青少年近视患者的视力。田青等选取近视患者62例,梅花针扣刺双侧颈夹脊、风池、外关、合谷等穴,同时耳穴贴压新眼1、新眼2、新眼3、新眼4,结果发现程氏梅花针综合疗法对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减缓远视力下降,维持屈光状态稳定的作用。李越虹等采用针灸按摩治疗仪治疗近视,结论发现电梅花针在降低近视眼调节状态下的晶状体和睫状体厚度,解除睫状肌痉挛方面比药物组作用更明显,说明电梅花针可以作为改善屈光不正、提高视力,延缓近视发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

1.1.3耳针耳针采用的方式有耳穴埋针、药物贴压或按摩,或用夹子等方式夹取相关耳穴或耳屏等多种,常用穴位以目1、目2、目3,目4、眼、肝、肾、心、神门等穴为主。

朱海等研究观察磁贴压耳穴治疗近视的疗效研究,对照组用复方托品酰胺滴眼液每晚睡前滴眼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磁珠贴压耳穴眼、目1、目2、肝、脾、肾等治疗,8周后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观察视力变化,确定磁珠耳穴贴压治疗近视有显著的临床疗效,且简便易行、无不良反应。

彭剑晖等治疗例近视患者,取眼穴或目1、目2穴耳穴埋针,同时选取肝、肾、心穴王不留行籽贴压,结果发现耳针治疗对病史短者疗效显著,视力改善较病史长者明显,说明耳针对近视眼早期患者疗效较好。刘桂霞等、回世洋、薛堃等研究采用耳穴贴压或者配合按摩、眼保健操治疗青少年近视,均取得明显的临床疗效,且经济实惠,无不良反应。

1.1.4其他针法光针疗法通过半导体激光束照射穴位,其穿透力强,能有效作用于深部病变组织和穴位,达到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陈建兰等将例近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半导体激光穴位照射+耳穴贴压)和对照组(耳穴贴压),1月为1疗程,3月后复查视力,发现光针治疗近视提高视力较耳穴贴压更明显,且远期效果稳定。

1.2灸法

艾灸或雷火灸温暖透达,药物渗透力强,具有温通经脉,行气活血,散寒祛瘀功效,通过刺激眼周局部穴位,改善局部供血情况,从而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李杜军采用药艾灸治疗青少年近视例,方法是将点燃的药艾置于灸具中,对眼部进行回旋灸,先灸眼周穴位(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球后、承泣、睛明),待眼周皮肤微发红发热后,再对准眼睛进行灸疗,对照组为复方托吡酰胺眼液点眼。结果示药艾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31%和61.35%),艾灸治疗效果明显。

1.3其他疗法

治疗近视除针法、灸法外还有按摩、砭镰法、穴位敷贴等方式,经研究验证具有较好的疗效。贺林采用新型复合砭具新砭镰治疗近视患者60例,操作部位以眼周穴位及局部为主,并以砭具点按百会、太阳、睛明、风池等穴,治疗总有效率82%。覃敏应用眼穴按摩、舒目镜等综合治疗对纠正青少年近视有效率较高,尤其以年龄小,近视程度轻和假性近视者效果明显。吴坚刚应用穴位点揉配合中药贴敷背俞穴治疗青少年近视例只眼中,痊愈56只;显效82只;有效90只;无效4只;总有效率为98.3%。

2机制研究

经络学说是中医针灸治疗眼病的理论基础,其依据就是十二经络与眼睛的关系,早在《内经》中就有针灸治疗眼病的记载。《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更加明确地指出“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气上走于目而为精”。经络是周身气血运行的脉道,腧穴则是脏腑气血离入出合于体表的部位。针灸治疗疾病的关键是通过刺激腧穴沿经脉循行使相应的脏腑官窍与体表结构产生特殊的功能联系,从而达到特殊的治疗作用。针刺是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中医疗法,具有调整气血,疏经通络,引导经络气血上濡于目的作用。

研究针灸治疗近视机制的文献很少。有研究认为针刺产生的刺激信号通过特定的传入通道进入神经中枢,抑制视觉下中枢,使副交感神经兴奋性下降,颈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从而导致睫状肌兴奋性降低,解除其痉挛,使晶状体的屈光力减弱,使视网膜呈像清晰,视功能改善,裸眼视力增加。李学惠等认为副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是针灸治疗近视主要机制之一。

孙河等观察针刺对视神经萎缩患者视觉电生理效应时,发现针刺对纹状旁区有即时影响的作用,可以增强视觉中枢电冲动,多次针刺的远期叠加作用可以改善视神经传导功能,修复受损神经细胞,发挥提高视力的作用。

3总结

总之针灸治疗近视的疗效是肯定的,不论是针刺单用还是联合耳穴、按摩、艾灸或中药等综合疗法,相较单纯药物或戴镜治疗效果显著。一般针灸取穴多采用眼周局部取穴与远部取穴结合,与循经取穴并举。针刺激发经络之气,通过神经调节,影响眼球的血液循环及促使睫状肌放松,有助于视神经功能的恢复,从而提高视力。

目前各研究的显著效果较一致,但各地医者的针灸方法及处方选穴均有一定的差异,使短期效果明显、远期叠加效果尚不稳定,取穴规律尚需进一步明确和规范。这些需要在未来做更严格的临床对照试验,并深入探寻其机制,以充分发掘针灸在防治近视发展方面的潜力,也为针灸治疗近视疗效评价及远期效果提供更科学的证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bytx/1389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