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基名解目前最全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20-7-31 8:33:06   点击数:
 

写在前面:眼基名解会有英文,而且很多,祖传的资料中,整理的prodrug,rubeosisiridis,这学期居然又考了,大题又考到了免疫偏离。严重怀疑出卷的老师题库里一共就那几个题反复出。所以建议把以前考过的名解和大题再背一背,不是考过了就不会再考的。祖传资料中就一份名解。我根据现有的试卷资料,大致按照章节顺序在之前的名解基础上进行了扩增,数量很多,但是这里也不一定全。我认为比较重要的标了黑体加粗,学弟学妹也可以根据自己认为的重点去背。最后:眼基的名解,背到了就算走运,没背到很正常。。。

.7.17木丢学长

1.Neuralcrest

神经嵴:在神经沟闭合为神经管时,神经板外侧缘的神经上皮细胞不进入神经管壁,而形成一条位于神经管背侧的细胞索,该细胞索很快分为左右两条,分列于神经管的背外侧,称为神经嵴。(P6)

2.opticvesicles

视泡:胚胎第四周神经管前端闭合成前脑时,视窝加深,在前脑两侧形成对称的囊状突起。

3.opticcup

视杯:视盘形态为圆形或竖卵圆形,呈粉红色,其中央有一小凹称为视杯。

视泡的远端偏下方向内凹陷,形成一有双层细胞壁的杯状结构。

4.opticdisc

视盘:全称视神经盘,也叫视神经乳头,视网膜由黄斑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约1.5mm,境界清楚的淡红色圆盘状结构,称为视神经盘,简称视盘。这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穿出眼球的部位,是视神经的始端。因为该处无感光细胞,所以无光的感受作用,在视野中形成生理盲点。

5.Foveacentralisofthemaculalutea

黄斑中央凹:位于视盘颞侧缘外3.5~4mm处略偏下,黄斑区中央有一小凹称为中心凹。中心凹范围约um,厚um,无血管和神经节细胞。由于视锥细胞多,直接暴露于表面,且每个细胞与相连的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时一对一的传导方式,中心凹成为视觉最敏锐的区域。

6.Angleofanteriorchamber

前房角:位于周边角膜和虹膜根部的连接处,有前壁、后壁及两壁所夹隐窝构成。前外侧壁为角巩膜缘,后内侧壁为虹膜根部和睫状体前端,是房水引流的重要通道。

7.primaryvitreous

原始玻璃体:胚胎第4-5周时,在晶状体泡与视杯内层之间,充满着原纤维、间充质细胞和玻璃体血管,这些共同组成原始玻璃体。

8.tertiaryvitreous

第三玻璃体:在胚胎3-4个月间,由第二玻璃体的胶原纤维浓缩,延伸至晶状体赤道部,即晶状体悬韧带。

9.opticnerve

视神经:由视网膜节细胞的轴突在视神经盘处会聚,再穿过巩膜而构成视神经。指从视神经乳头至视交叉的一段,按其位置分为四段:1、球内段2、框内段3、管内段4、颅内段。(框内段最长)

10.PHPV(Persistenthyperplasticprimaryvitreous)

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一种在出生时即出现的先天单眼眼部异常,系原始玻璃体未退化并在晶状体后方增殖的结果。表现为与视盘相连的膜、后极视网膜皱褶,可伴有视网膜脱落。

11.Anophthalmia

无眼球:指由于发育缺陷所致的一眼完全性缺失,极为罕见。另一种常见的情况是在眼球位置留有一小的囊性残基,称为临床性无眼球。(p15)

12.Microphthalmos

小眼球:眼球相关发育异常,常表现为体积小而组织结构紊乱的眼球。可以是独立的,也可以合并眼部或全身的异常。

13.Orbitaldermoidcyst

眼眶皮痒囊肿:先天性发育异常,出生时即存在,是一种迷芽瘤,可多发常见于眼眶的上方和颞侧,肿大的囊肿可使眼球移位。

14.Cornea

角膜:角膜位于眼球前部中央,构成眼球壁外层的前1/6部分,覆盖虹膜、瞳孔及前房,组织清晰透明。是眼的最主要的屈光介质,占总屈光力的70%。角膜并没有血管,透过泪液及房水获取养份及氧气。有十分敏感的神经末梢。

15.limbus

角膜缘:为角膜和巩膜的移行区形成的环带,前界为前弹力层和后弹力层终端的连线,后界为一端起自巩膜突,向眼球表面作一垂直线,交汇于眼球外表面的切面。

(解剖学上,可以角膜后弹力膜止端Schwalbe线为标志做一条垂直于眼表面的直线,将角膜缘分为前后两部分。角膜缘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组织学上还是角膜干细胞所在之处,因此十分重要。)

16.Tearfilm

泪膜:眼球表面由角膜和结膜的非角化上皮细胞组成,角结膜前面覆盖了一层泪液膜,称为泪膜。泪膜由外至内可分为三层,即脂质层、水液层、粘液层。

17.Sclera

巩膜:眼球外壁后5/6,由质地坚韧的瓷白色巩膜构成。巩膜含有大量交错的纤维组织,起到保护眼球内容物和维持眼球外形的作用。

18.Scleralsieveplate

巩膜筛板:巩膜后方在视神经穿出眼球处,形成一漏斗状短管,短管内1/3部分形成网眼状纤维结构,称巩膜筛板。

19.Iris

虹膜:虹膜属于眼球中层,位于血管膜的最前部,在睫状体前方,有自动调节瞳孔的大小,调节进入眼内光线多少的作用。位于血管膜的最前部,虹膜中央有瞳孔。

20.irisfrill

虹膜蜷缩轮:距瞳孔缘约1.5mm处,有一环形锯齿状隆起,称虹膜卷缩轮(irisfrill)是虹膜小动脉环所在处。由此轮将虹膜分为虹膜瞳孔部和虹膜睫状体部。

21.Pupil

瞳孔:瞳孔是动物或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道。虹膜上平滑肌的伸缩,可以使瞳孔的口径缩小或放大,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22.Ciliarybody

睫状体:虹膜根部与脉络膜之间的环状组织,横切面略呈三角形,顶端向后延伸指向锯齿缘,基底部指向虹膜,前外侧角附着于巩膜突。

23.Ciliaryprocesses

睫状突:睫状冠内表面大小不等的纵行嵴状突起,70-80个左右。

24.Ciliarymuscle

睫状肌:睫状体最厚的结构,由平滑肌纤维构成,在横切面上呈三角形,基底朝前,顶端向后,依其肌纤维走向不同分为:纵行纤维、放射状纤维、环形纤维。

25.Bruch膜

脉络膜最内层,为一层均质透明玻璃样薄膜,在周边部较薄,在后极部较厚。

26.RPE(Retinalpigmentepithelium)

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视网膜色素上皮位于视网膜的最外层,有单层排列整齐的六角形细胞组成,其胞质内充满色素颗粒,顶部有许多微绒毛,可伸入视杆和视锥之间。色素细胞之间的紧密连接参与构成血—视网膜屏障,可阻止大分子物质进入视网膜。

27.Macular

黄斑:在眼底视神经盘的颞侧0.35cm处并稍下方,处于人眼的光学中心区,是视力轴线的投影点。黄斑区富含叶黄素,比周围视网膜颜色暗些。黄斑中央的凹陷称为中央凹,是视力最敏锐的地方。

28.physiologicalblindspot

生理盲点:黄斑鼻侧约3mm处有一直径为1.5mm的淡红色区,为视盘,亦称视乳头,是视网膜上视觉纤维汇集向视觉中枢传递的出眼球部位,无感光细胞,故视野上呈现为固有的暗区。

29.anteriorchamber

前房:为角膜和虹膜、晶状体之间的一个空间,内充满房水,容积约为0.2ml。其前界是角膜的后面和一小部分巩膜,后界为虹膜前表面、睫状体的一部分及瞳孔区晶状体的前表面。近视者前房较深,远视者较浅。

30.Aqueoushumour

房水:由睫状体无色素上皮分泌的含有低浓度蛋白的、与血浆相似的、透明水样液体。

31.Trabecularmeshwork

小梁网:位于巩膜内沟,Schwalbe线和巩膜突之间,构成Schlemm管的内侧壁,其切面呈三角形,三角形的尖端附着于Schwalbe线,基底部与巩膜突相连。小梁网为一疏松海绵样网状结构,中轴核心由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构成,外被覆单层内皮细胞,即小梁细胞。小梁网从内向外可分为葡萄膜小梁,角巩膜小梁和邻管区。(邻管区房水流出阻力最大)

32.scleralsinus

巩膜静脉窦:包绕小梁网的环形管道,又称Schlemm管,功能为集纳排出的房水。

33.Vitreous

玻璃体:玻璃体为无色透明胶状体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于晶状体与视网膜之间,充满晶状体后面的空腔里,部分与视网膜和睫状体相连,具有屈光、固定视网膜的作用。

34.Cloquet管

玻璃体中部有一光学密度较低的中央管,称Cloquet管,从晶状体后极至视盘前,为原始玻璃体的遗留,在胚胎时曾通过玻璃体血管。

35.Vortexvein

涡静脉:赤道前的静脉向后与脉络膜后部的静脉汇合,形成4~6条涡状静脉,在上下直肌的两侧赤道部的后方斜向穿出巩膜。涡静脉在巩膜内属支呈丛状,类似漩涡结构,故称涡静脉。此静脉接受脉络膜、部分虹膜睫状体以及视网膜外层的静脉血,此外还接受巩膜内血管丛和角膜缘血管网的血液。两个上涡静脉大多先汇入眼上静脉,两个下涡静脉则注入眼下静脉,或通过吻合支汇入眼上静脉。

36.Orbit

眼眶:位于颜面部鼻根部两侧的一对左右对称的四边形棱锥形骨腔。眼眶内藏有眼球和其附属组织,眼睑覆盖在其上。

37.Superiororbitalfissure

眶上裂:位于眶上壁与眶外壁之间,此裂与颅中窝相通,其内侧端与视神经孔相隔。通过眶上裂的神经和血管有:第三四六脑神经,第五脑神经的第一支的三个分支,即泪腺神经、额神经、鼻睫神经,眼上静脉,脑膜中动脉的眶支,睫状神经的交感根及感觉根。

38.Orbitalseptum

眶隔:眶隔是由睑板向眶缘延伸的一层薄而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膜,在眶缘处与眶骨膜增厚的部分相延续。作为眶的一层屏障,封闭眶口附于眶缘,分隔眼睑内与眼眶内间隙,具有维持眶脂肪于一定位置和阻止眶内、外积血和感染相互扩散的作用。上睑眶隔较厚,在睑板上缘与提上睑肌鞘相融合,外侧位于睑外侧韧带前面,内侧位于深层,在睑内侧韧带、泪囊及眼轮匝肌泪部之后沿眼骨向下延伸。下睑眶隔较上睑眶隔薄,向上与睑板相延续,还与下直肌、下斜肌的纤维束相联系,眶隔还被许多进出眼眶的血管神经穿过。

39.opticforamen

视神经孔:为眶尖部的椭圆形孔,由蝶骨小翼的两根相连而成,大小约4-6mm,此孔向后内行走,通过视神经管与颅中窝相通,管内有视神经眼动脉及交感神经分支分布。

40.Palpebralconjunctiva

睑结膜:睑结膜是覆盖于眼睑内面的结膜,起于睑缘,止于穹隆部结膜,可分为三部分。睑缘部结膜,睑板结膜,眶部结膜。

41.Cavernoussinus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鞍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窦内有许多结缔组织小梁,将窦腔分隔成为许多互相交通的小腔隙。

42.visualpathway

视路:指从视网膜到大脑枕叶视觉中枢为止的有关视觉神经冲动传导的全部径路。它包括视神经、视交叉、视术、外侧膝状体、视放射、视皮质。

43.Opticchiasma

视交叉:双眼视网膜鼻侧半交叉纤维和双眼视网膜颞侧半不交叉纤维所共同组成。位于蝶鞍前上方两侧视神经汇合之处,在前方连接于两侧视神经,在后方连于两侧视束,形状略扁而方。

44.Nearreflex

近反射:当两眼同时注视一个近处目标时,两眼同时产生瞳孔缩小,晶体变凸(调节)及两眼向内侧集合运动,这三种联合反射称为近反射。其目的是使外界物体成像清晰并投射在两眼的黄斑上。近反射的管辖为中枢性,主要由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来完成。婴儿无近反射现象。

45.lightreflex

对光反射:是检查瞳孔功能活动的测验,分直接对光反射和间接对光反射。直接对光反射,通常用手电筒直接照射瞳孔并观察其动态反应。正常人,当眼受到光线刺激后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源后瞳孔迅速复原。间接对光反射是指光线照射一眼时,另一眼瞳孔立即缩小,移开光线瞳孔扩大。

46.Herring定律

双眼的运动一定是相等和对称的.任何来自中枢神经系统使眼球转动的神经冲动,一定同时和等量的抵达双眼,神经冲动的大小是由注视眼决定的。

47.血-眼屏障

血眼屏障是指循环血液与眼球内组织液之间的屏障。血眼屏障包括血房水屏障、血视网膜屏障等结构,它使全身给药时药物在眼球内难以达到有效浓度,因此大部分眼病的有效药物治疗是局部给药。与血脑屏障相似,脂溶性或小分子药物比水溶性大分子药物容易通过血眼屏障。

48.Bloodaqueousbarrier

血—房水屏障:连续型虹膜血管(特别是内皮细胞间连续性紧密连接的毛细血管)及睫状体无色素上皮细胞之间的团锁小带结构共同构成血—房水屏障

49.血-视网膜屏障

由内屏障和外屏障组成:内屏障由视网膜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及其间的紧密连接构成;外屏障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及其连接复合体构成。正常情况下,视网膜内向通透性明显低于外向通透性。

50.Darkadaptationcurve

暗适应曲线,描述暗适应过程中光刺激阈变化的曲线。

51.Dominant

显性:由显性等位基因决定的,在杂合状态下性状得以表现的现象。

52.CT值

CT值代表X线穿过组织被吸收后的衰减值,是测定人体某一局部组织或器官密度大小的一种计量单位,通常称亨氏单位(hounsfieldunit,HU)。

53.Amblyopia

弱视:儿童视力用眼镜矫正不能达到0.8以上,而经多种有关检查又未发现异常的眼病。

54.发病率

某一地区、某一段时期(常为一年),某特定人群(某年龄、性别、职业等),暴露某一致病病因中而发生该疾病的频率。

55.患病率

患病率也称现患率,流行率。是指某特定时间内总人口中某病新旧病例所占比例。

56.条件致病菌

条件致病菌又称为机会致病菌,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可致病的细菌,称为条件致病菌。条件致病菌是人体的正常菌群,当其集聚部位改变、机体抵抗力降低或菌群失调时则可致病,如变形杆菌。

57.Bell现象

是在眼睑正常闭合时,或者想闭又闭不上时,眼球会向上转动,可以发生在正常眨眼、随意闭睑、睡眠、昏迷、以及许多有面颊神经麻痹的病例。

58.Darkcurrents

无光照时视网膜视杆细胞的外段膜上有相当数量的Na离子通道处于开放状态,故Na离子进入细胞内,形成一个从外段流向内段的电流,称为暗电流。

59.receptivefield

感受器受刺激兴奋时,通过感受器官中的向心神经元将神经冲动(各种感觉信息)传到上位中枢,一个神经元所反应(支配)的刺激区域就叫做神经元的感受野。

60.Lacrimalsacfossa

泪囊窝:容纳泪囊,由上颌骨额突和泪骨形成。

61.susceptibility

遗传易感性:—由遗传基础所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风险。也可以理解为在相同环境下,不同个体患病的风险。个体或群体的易感性并不完全由其基因型决定。在环境致病因子作用下的基因表达往往起着更重要的作用。因为即使基因型一致,基因表达还会受到甲基化、体细胞突变、X染色体的随机失活等影响。

62.disinfection

消毒指杀死物体上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的芽孢。消毒所用的试剂称为消毒剂。一般消毒剂在通常浓度下,只对细菌的繁殖体有效,对其芽孢则需要提高消毒剂浓度及延长作用时间。

63.asepsis

无菌指不存在活的微生物。防止细菌进入人体或其他物品的操作技术,称为无菌操作。列如眼科手术时必须防止细菌进入创口。

64.allele

等位基因指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的相对位置上控制着相对性状的一对基因。

65.singlegenedisorders

单基因遗传病指由单一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遗传性疾病,其临床表现由该基因的功能所决定,列如白化病,视网膜色素变性等。

66.Capillarymicroaneurysm

毛细血管微动脉瘤指由于毛细血管呈梭形或囊状膨出所形成的病变,用PAS染色后更容易观察,常见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67.cotton-woolspot

棉絮斑是视网膜神经纤维层的微小梗死灶,常继发于视网膜前小动脉阻塞。多见于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胶原血管性疾病和艾滋病。

68.ocularimmuneprivilege

眼的免疫赦免:指眼内腔针对抗原刺激不能触发免疫性炎症反应的耐受状态。构成机制主要有三个:相对的组织隔离状态,具有不同其他组织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眼内腔针对抗原刺激表现为免疫偏离。

69.delayed-typehypersensitivity

迟发型超敏反应指一种与补体与抗体无关,以单核细胞浸润和细胞变性坏死为主要特征的超敏反应,又称为IV型超敏反应。

70.Rubeosisiridis

虹膜红变指虹膜新生血管化,临床上表现为虹膜呈红色外观,尤其在少色素的虹膜,这一色觉上变化更为明显,故名虹膜红变。多继发于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等。

71.K.P:炎症细胞随房水的流动而附着于角膜内皮上的产物。

72.hereditarydisease

遗传性疾病:指生殖细胞或受精卵的遗传物质(DNA或染色体)异常导致的疾病,并且可以由上一代传至下一代。

73.Ciliarycongestion

睫状充血:又称角膜周围充血。指睫状部血管扩张充盈。为深层组织炎症,呈紫红色,靠近角膜缘充血明显。是眼科患者常见的体征之一。

74.iridization

虹视:又称虹彩视,指围绕光源出现色彩鲜明的色环。眼前出现虹视,这是由于眼球屈光度的改变而产生了分光作用,将前方射来的白色光线,根据其所包含的各种光波长的不同而分解成多种颜色成分,从而就出现了典型的彩色光环。

75.Vitreouslique:

玻璃体液化,是指种种原因导致的透明质酸解聚,玻璃体由凝胶状态变为溶胶状态,是玻璃体新陈代谢障碍而引起的胶体平衡破坏所致。

76.Prodrug

前药:某些药物本身无药理活性,只有在体内经代谢后才能变为有活性的物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bytx/109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