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君云相聚,同心启光明诺华眼底病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21-3-2 15:12:00   点击数:
 沈阳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5837445.html
编者按

年初,一场突发的新冠疫情打乱了我们生活的节奏。国内疫情在医护工作者的汗水和心血下取得显著成效,春暖花已开,同心启光明。3月28日,诺华眼底病论坛顺利举办。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眼底病论坛首次转为线上会议,以全新的形式再现精彩盛况。今年的眼底病论坛内容丰富、版块纷呈、大咖汇聚、干货满满,为我们奉上了一场酣畅淋漓的学术盛宴。

在孙大卫教授的主持下,会议准时开始。孙大卫教授提到,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在特殊时期越艰难,我们应该越坚定,倡导我们同心守候,携手共进。

诺华制药总裁张颖女士作精彩致辞,她表示,在疫情时期,诺华不忘初心,正在更积极地运用数字化手段和工具,进行有效的学术推广和人文关怀,履行为广大患者带来健康的承诺。特殊形势下,每年一度的诺华眼底病论坛转移到线上,让大家足不出户同样能共享知识。年,诺适得正式迎来全适应症医保时代,这将让眼底病患者拥有更便捷的途径获得诺适得的医保治疗。最后,张颖女士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

大会主席黎晓新教授与许迅教授对会议的举办献上了祝福。黎晓新教授提到,此次线上学术会议如火如荼地开展,是顺应时下的好形式。此次年会内容丰富,得益于诺华公司的全力举办,感谢各位专家鼎力支持。诺华公司产品诺适得分子量小、作用时间长,将更好地服务眼底病患者。许迅教授也对会议的举办充满了期待。他提到,正值诺华中国五周年纪念日,诺华眼底病论坛让你我共聚,齐心守光明。

诺守光明疫情下眼科人的深情呼唤

疫情当下,举国抗疫,全国各地医护奔赴前线,与新冠病毒生死相拼。防护服下厚重的汗水、连续数月的辛劳工作、重症监护室不眠的夜晚,都绘画成对一线医务工作者最崇高的敬意。本次论坛特设“诺守光明”环节,献礼抗疫前线的最美逆行者,呼唤抗疫胜利之日的到来。

上午的主会议程由诗朗诵环节开启,陈有信教授、戴虹教授、黎晓新教授、林晓峰教授、马志中教授、魏文斌教授、徐格致教授、许迅教授、颜华教授、赵明威教授用感人肺腑、情真意切的诗句,为全球抗疫送上祝福,同时为抗疫前线逆行者致敬,为中国加油!

与未来相遇眼科前沿的探索之旅

魏文斌教授

眼科治疗领域新进展大盘点

医院魏文斌教授为我们分享了眼科治疗领域的前沿进展。魏教授指出,由于基础科学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基因治疗在眼科领域前景无限。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遗传性眼底疾病、变性眼底疾病治疗难度大,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希望。目前,视网膜疾病基因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好的进展,如全色盲、无脉络膜症、Leber先天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等疾病研究已在全球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果。

眼部基因疗法是用正常基因取代有缺陷的致病基因以恢复视力。目前取得较好成果的包括LTW治疗双等位RPE65突破相关视网膜色素变性、RGX-应用新型AAV8载体运送VEGF抗体、Fab基因治疗湿性AMD等。相信在不久的未来,基因治疗可以突破部分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模式,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希望和光明。

孙晓东教授

抗VEGF药物研发进展

抗VEGF药物的发明和应用为眼底疾病的治疗打开了新局面。雷珠单抗是全球也是我国第一个获批的抗VEGF药物,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的抗VEGF药物。医院孙晓东教授就抗VEGF药物的治疗和进展进行了分享。

雷珠单抗新型给药系统——PortDeliverySystems(RPDS)是一种永久性、可再填充的眼内植入物,可固定在巩膜中,缓慢释放雷珠单抗持续4-6个月。手术简单,只需要15分钟即可完成。RPDSI期临床研究显示其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孙晓东教授还介绍了几种新型眼底病药物:更小分子量(26kDa)的单链抗体片段Brolucizumab;锚蛋白复合蛋白Abiciparpegol;联合靶向VEGF-C/D治疗湿性AMD的新型生物制剂OPT-;血管生成素途径制剂等。

孙教授总结道,延长治疗间隔、减少注射次数是抗VEGF药物临床研发和患者的共同需求。目前抗VEGF药物研究已经得到了很大的进展,发现新的靶点、提高疗效仍是未来应该追求的目标。

陈有信教授

眼科AI诊断

医院眼科陈有信教授为我们介绍了目前眼科AI领域的新进展和发展历程。年,JAMA杂志发表的一篇关于眼底彩照DR检测算法论文开启了眼科AI如火如荼发展新局面。年4月,美国FDA批准了第一台人工智能检测DR的设备“IDx-DR”,用于基层眼科诊疗。眼科影像学检查手段丰富,病种多,资料累积量大,其发展AI具有可行性。目前全球眼科AI已经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疾病的诊断上得到应用。

陈教授指出,我国仍然是世界上盲和视觉损伤患者数量最多的国家之一,多种致盲性眼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但我国眼科医生数量明显不足。分级诊疗是供需不平衡的解决之道,因此眼科AI+创新医疗设备的发展在我国具有必要性。我国在眼科AI领域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建立了先天性白内障管理AI平台,医院在眼科AI中已拥有超过10个研究项目,并牵头建立眼科AI真实世界研究联盟。

陈教授总结道,我们应该正确认识人工智能技术的能力与局限。是否符合临床应用场景是评判人工智能系统的金标准,应用场景不同,评价标准也应该有所不同。需要考虑临床实际中的主要变量,并对AI应用有合理的期望。AI来源于临床,服务于临床,由临床来评价,也必将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推陈出新。

小分子新故事回味经典,品味传承

赵明威教授

常见视网膜缺血性疾病及治疗策略

医院赵明威教授为我们详细介绍了常见几种视网膜缺血性疾病的诊断及治疗。视网膜静脉阻塞(RVO)是致盲的第二大视网膜血管性疾病,其治疗包括三个层次:黄斑水肿、新生血管及新生血管性青光眼,抗VEGF治疗是唯一可以贯穿三个层次治疗的药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程度不同,治疗也不同,中度及以上PDR需要进行抗VEGF治疗。NVG最常并发于RVO与PDR,抗VEGF药物在NVG的预防和治疗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诺华公司抗VEGF药物——小分子诺适得的问世为眼底医生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手段。临床研究显示诺适得分子量小、穿透力强,更容易达到病灶区,因此更加安全有效。目前,小分子诺适得已进入全适应症医保时代,开启了wAMD、RVO-ME、DME、CNV治疗新局面,具备其他抗VEGF药物无可比拟的优势。赵教授感慨,全医保时代的开启使小分子诺适得进一步造福广大中国眼底病患者,继续书写眼底病治疗传奇。

陶勇教授

感慨、感恩、感动,我的心路历程分享

首都医科医院眼科陶勇教授分享了他在医学生涯中学习、进步的点滴心路。他提到,在北京医科大学学习的16年中,是他进步最大、收获最多的16年。他坚持在细节中把握重点,从微小中发现不同,在坚持中收获成长,从平凡中寻找非凡。从年第一篇SCI和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开始,坚持不以善小而不为的理念,在临床中不断培养思维能力。虽然年末的伤医事件留下了抹不去的伤痛,但来自各界的支持和爱心已让他恢复信心,走出阴影。未来的路上,陶勇教授将仍然秉承初心,砥砺前行,无怨无悔。

疫情期间,眼科门诊与病房的管理和防控感染工作成为了重中之重。医院唐仕波教授详细分享了疫情期间眼底诊疗管理制度,就眼底病门诊、住院及设备疫情期间管理提出了几条原则和详细建议。

一人一消毒原则贯穿始终。

医患保持距离,接触性检查尽量避免,非必要项目暂时推迟。

医护人员防护措施应到位,检查器具消毒流程齐全。

密切注意患者流行病史和核酸检测结果。

三大分会场亮点频出精彩纷呈诊疗思辨在辩论中感悟,在思考中升华

分会场一以眼底病诊疗思维为重点,紧密围绕CNV、DME、RVO三大眼底常见病和相关研究热点,邀请国内外眼底病专家从疾病诊断、分型、治疗、指南解读等作专题演讲。会议紧密贴近眼科医师临床实践,抛出许多极具启发性的问题,如NPDR-DME单纯抗VEGF治疗是否可替代激光?wAMD患者选择抗VEGF治疗方案时,是强效重要还是安全性重要?专家就这些疑问分享了宝贵的临床经验,助力眼底病诊疗规范化发展。

DoctorX大师技艺的洗礼与传承

分会场二为眼底外科手术展示环节,邀请国内知名的眼底外手术大师展示手术视频,分享疑难手术技巧,传授宝贵手术经验。每个手术视频展示后,由眼底手术大咖进行点评及讨论,取精华、去糟粕,将经典技艺传承,让与会者在讨论中思考,获益良多。

中医专场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交融

分会场三特设中医论坛,邀请国内中医眼科领域专家学者,分享中西医结合疗法在眼底病诊疗中的应用和价值,为常见疑难眼底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推动中医眼科的规范和创新发展。同时,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与西医交融碰撞、共同造福眼科疾病的治疗。

小结

本届诺华眼底病论坛采用线上直播模式,开启了全国各地万人同时在线、一起探讨眼底学术热点之盛况。会议内容丰富,涉及眼底疾病基因治疗新进展,抗VEGF药物未来发展趋势,小分子诺适得极速强效安全的临床获益,眼底内科常见疾病的热门话题和眼底外科的手术分享,又结合时下做出了不同调整,既有创新,又体现了传承,让与会者满载而归,意犹未尽。愿此次会议使我们聚力同心,共同守候,期待光明到来的那一天!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yzyy/119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