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毛边上的这个穴位,可以清热去火,快速止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25/7/30 15:12:07   点击数:
 

打嗝,在我们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现象,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预知它的出现,更加无法让它停下来。打嗝虽然很正常,但是打嗝不止(呃逆)就是令人非常闹心的事情了,不但自己身体会不舒服,还容易造成社交尴尬……

如果在重要的场合不停地打嗝,好像母鸡下蛋一样地“叫”,不仅会让你很尴尬,还会给别人留下不太好的印象。甚至还有人曾说“打嗝毁了自己的一段姻缘”。

中医认为呃逆是由气机紊乱、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动膈所致,是一个正常的生理现象。打嗝一般来说不是病,所以不需要紧张害怕,主要是因为我们身体突然受到了刺激,身体突然不适应的正常反应。比如我们进食或喝水太快、或者突然吃刺激性食物、吸入冷空气、大笑、姿势改变、外界温度变化、过度吸烟和饮酒等都有可能引起打嗝。

但是如果你时不时的就会出现呃逆,还是要引起重视的,这说明你的身体出现了问题。那么在平时不小心遇到打嗝不止的话,有什么好的办法吗?比较流行的“喝水止嗝”和“被吓就不打嗝”的说法,其实也有一定的科学性。不过更为稳妥的解决方式,还是按揉穴位。今天掌门师兄要跟大家分享的这个眉毛边上的这个穴位攒竹穴,按揉它可以清泻胃经、舒畅膀胱经经气,快速止嗝的效果很不错,大家可以试试,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个穴位吧。

穴位释义

攒竹穴为足太阳膀胱经,出自《针灸甲乙经》,别名眉头、眉本、员在、始光、夜光、明光、光明、员柱。攒,聚集也。竹,山林之竹也。该穴名意指膀胱经湿冷水气由此吸热上行。本穴物质为睛明穴上传而来的水湿之气,因其性寒而为吸热上行,与睛明穴内提供的水湿之气相比,由本穴上行的水湿之气量小,如同捆扎聚集的竹杆小头一般(小头为上部、为去部,大头为下部、为来部),故名。

攒竹穴在哪里?

攒竹穴在面部,眉毛内侧边缘凹陷处(当眉头陷中,眶上切迹处)即是。

关于攒竹穴的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头风痛、鼻鼽衄、眉头痛、善嚏、目如欲脱、汗出寒热、面赤、颊中痛、颈椎不可左右顾、目系急、瘛疭,攒竹主之。痔痛,攒竹主之。小儿痫发、目上插,攒竹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项强急痛不可顾,痫发瘛疭,狂走不得卧,心中烦。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眼中赤痛及睑瞤动。

《针灸大成》:治泪出目眩,瞳子痒。

攒竹穴的功效

攒竹穴具有清热明目,祛风通络的作用。主治头、目等疾患,如前额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近视,眼睑动,面瘫,头痛,目眩,迎风流泪,胬肉攀睛,眼睑动,目翳,颊痛,鼽衄,项强不可回顾,癫痫,尸厥,狂证,小儿惊风,面痛,眼睑下垂,腰痛,面神经麻痹,现代又多用攒竹穴治疗急性结膜炎,慢性结膜炎,泪囊炎,角膜白斑,神经性头痛等。

穴位功能一:治疗打嗝

打嗝在中医中又称为呃逆,是指喉中“呃呃连声”,连续不止的现象。当打嗝不止,难以忍受时,只要用力按揉这个穴位,打嗝大多能迅速停止,非常神奇。

攒竹穴止嗝的原理也很简单,因为它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的交会穴,有清泻胃经、舒畅膀胱经经气之功,具有平冲降逆、和胃止呃的特效,即有和胃理气止嗝的功效,是临床治疗打嗝不止(呃逆)的主要腧穴之一。

穴位功能二:治疗“闪腰”

生活中,当我们剧烈运动时或者搬东西时,甚至跟人说话的时候,猛地扭身,都有可能造成急性腰扭伤。尤其是长时间伏案工作,较少运动和从事体力劳动的人,更容易出现闪腰等情况。

腰背部即为膀胱经所过之处,攒竹穴为足太阳经穴,能够疏通足太阳膀胱经经气,使经络通畅,气行血行,通则不痛,故用它来治疗急性腰扭伤的效果很不错。

穴位功能三:治眼部疾病

攒竹穴居眉毛内侧端,具有清热明目之功,是治疗目疾的要穴,主治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目视不明等。对于肝肾亏损所致目疾,本穴亦可配伍运用。本穴归足太阳膀胱经,太阳主表,具有祛风解表、通络止痛之功,故可用以治疗头痛、眉棱骨痛等。攒竹穴治疗热证效果通常要比其他穴位好,比如眼睛红了肿了,赶紧揉攒竹穴,效果很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ysbj/17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