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19-12-18 15:26:30 点击数: 次
距离德国手术回来转眼已将近1年,如今的我基本没什么症状,回归了正常的上班生活。复查时医生都说我原来的脊索瘤位置太深、风险太高,而且进行过一次手术,二次手术还能得到95%以上的极大程度切除,实在是个奇迹!配合目前正在进行的放疗,再活10年甚至更久不成问题!近日,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对一位23岁脊索瘤女孩雯雯进行回访,她为我们讲述了这个令人惊叹和欣慰的治疗结果。惊叹的是:颅底脊索瘤由于瘤周结构复杂、显露困难,很难彻底切除。手术时一旦碰到肿瘤周边的大脑神经,就会引起相应的功能损伤,如听力、视力丧失、偏瘫、癫痫等。颅底脊索瘤手术也一直是世界神经外科医生面临的极大挑战,世界范围内能成功驾驭此类手术的神经外科专家并不多。而雯雯的脊索瘤却能在这重重风险和高难度的手术中“突围而出”,其手术医生的技术水平确实不一般。欣慰的是:脊索瘤一直以来是威胁生命的恶性脑肿瘤之一,众多神经外科医生们均认为:首次手术尽可能地“全切”肿瘤,否则就永久丧失了更高治愈率的可能。雯雯正是因为获得了颅底脊索瘤的高切除率手术,才有了今天不错的身体和精神恢复状态。相信通过现代日益先进的康复治疗手段,雯雯的生命还将得到更长时间的延续。奇迹出自世界颅底肿瘤手术大师之手给雯雯带来这个生命奇迹的是她的主刀医生——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教育委员会主席德国巴特朗菲(HelmutBertalanffy)教授。类似雯雯这样高难度、高风险的颅底肿瘤全切术,巴特朗菲教授每年都要做例以上,手术的平均切除率通常都达到90%以上。来自世界各地的脊索瘤、胶质瘤、松果体区肿瘤、脑海绵状血管瘤患者纷纷慕名到他所在的德国INI汉诺威国际神经学研究寻求安全和高切除率的手术。在中国患者群中,他被亲切地称为“巴教授”。高切除率显微外科手术的魅力对于颅底脊索瘤的手术入路目前有多种选择,开颅显微镜手术即是其中之一,这要求神经外科医生的技术手法十分娴熟,且能有效保障患者无神经损伤。雯雯在国内已进行了一次手术,但为保障安全,残余很多,二次手术难度无疑更大。在德国INI,巴特朗菲教授为雯雯实施了从枕下乙状窦后入路对脑干实施显微镜下广泛解压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残余的脊索瘤绝大部分被切除。术后第二天,雯雯就可以和家人聊天,并能下地走路,似乎就是做了一个小手术,而不是高难度高风险的大手术。术后25天,雯雯就出院了。如此短时间内的很大程度恢复、如此明显的手术效果多是国内外的很多神经外科医生难以企及的。针对包括雯雯在内的很多二次手术的脊索瘤患者,巴特朗菲教授都会制定合适的手术入路,且术中会采用精密复杂的术中磁共振成像系统iMRI、术中导航设备等高科技辅助设备助力,在颅底“手术禁区”实现精准且极大程度地切除脊索瘤。巴特朗菲教授的每一台脊索瘤手术都以安全无神经损伤和高切除率完美结束。同样是脊索瘤高治愈案例,得益于不同的手术技术远在世界盛名的浪漫和时尚之都法国巴黎,跟雯雯有着同样脊索瘤遭遇的30岁青年男士Victor也有幸通过肿瘤高切除率手术获得了更长的生存周期,目前他已术后健康正常生活了5年之久,且复查时并无发现脊索瘤复发增长。医生相信他的存活时间还将更长。Victor是在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的过程中接受MRI检查偶然发现了斜坡脊索瘤,病变集中在右侧海绵窦和翼骨上,手术切除位置极深,风险很大。与雯雯所接受的显微外科手术不同,Victor接受的是当前医学向高精尖技术层面不断发展的国际趋势下逐渐新兴和成熟应用的神经内镜微创经鼻手术,其主刀医生正是当今在世界神经外科领域极负盛名的神经内镜顶尖高手SebastienFroelich教授。不开颅、微创下的神经内镜手术切除
对于Victor的脊索瘤,SebastienFroelich教授采用的是不开颅的经鼻神经内镜微创手术,经鼻入路可通过鼻腔自然通道直接到达肿瘤本身,可避免牵拉脑组织,同时可减少损伤肿瘤周围重要结构的风险,是十分符合“微创”原则的手术入路。随着神经内镜设备的不断更新以及神经内镜经鼻手术技术的不断进步,目前神经内镜技术已成为颅底脊索瘤的优选治疗方法。
图示为筷子技术,A图表示筷子夹在拇指和手指之间。B图表示内窥镜和抽吸(或其他器械)可以类似地保持在外科医生的非主导手中。旋转轴与抽吸尖端的远端角度结合可以将小手指运动转换成暴露深度中的度范围。
概括来说,神经内镜手术有以下几点独有优势:1、能通过狭小的通道到达深处的病变组织,不用开颅,出血量少,实现真正“微创”。2、可以近距离抵达病变位置,且术中视野良好、立体感强,能靠近肿瘤去观察肿瘤及周边血管、神经、脑组织等,同时避免对正常脑组织的牵拉,也避免盲目穿刺导致的出血。3、神经内镜还可在术中提供实时图像,将内镜置入瘤腔中检查有无肿瘤残余,从而更精细地控制深部肿瘤的切除范围,全切率高且避免术后复发。
(A、B图显示位于右海绵窦中心的脊索瘤病变。病变集中在右侧海绵窦和翼骨上,并在右侧邻卵圆孔。C图表示矢状位显示无肿瘤残余,D、E、F图显示轴位、冠状位脊索瘤被绝大部分切除,仅有少量残余。)
Froelich教授利用神经内镜技术筷子手法,做到了对于高难度斜坡脊索瘤的最大限度的次全切,避免损伤周边的神经、血管及正常脑组织,将损伤和术后并发症的可能性降到了最低。患者次全切手术后,实行了质子治疗并达到了较好的预后。
国际神经内镜技术“天才教授”Victor只是SebastienFroelich教授手术生涯中非常常见的一例,教授在神经外科从医几十年中,救治了无数濒临绝望颅底肿瘤患者,这都得益于教授神乎其技、巧夺天工的神经内镜技术。目前Froelich教授更是年纪轻轻就是现任的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WFNS)的颅底手术委员会主席,被国际神经外科界美誉为“天才神外医生”。
为更好的改善手术效果,SebastienFroelich教授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新的手术技术——“筷子手法”,内窥镜和可伸展的旋转抽吸器由均有同一位外科医生的双手持握,这样不但增加了鼻内手术区域的暴露,主刀医生的精准度,还为医生提供了额外的操作空间,大大减少了内窥镜和其他仪器的冲突,达到更加精细的切除边缘肿瘤的同时还不损伤周围神经血管,有效提高了手术切除率,有助于保留完整的鼻内结构和实现手术目标。
不管是显微外科手术切除,还是神经内镜手术切除,手术的目的都是尽可能地全切脊索瘤,为良好的预后打下基础。不同的手术技术优势各不相同,具体需要资深的神经外科医生依据患者肿瘤位置、大小和实际病情,制定选择适合的手术入路和科学合理的手术方案。巴特朗菲教授和SebastienFroelich教授作为INC国际神经外科医生集团旗下组织世界神经外科顾问团(WANG)成员,与其他多位世界神经外科同一专业不同细分领域的神经外科专家一起,正在努力致力于国内外神经外科技术的交流、合作、促进和提高,且为国内的脊索瘤、胶质瘤、松果体区肿瘤等神经外科疾病患者提供国际治疗、国际远程咨询、面对面咨询等服务。INC巴特朗菲教授9月16日国内手术预告9月16日左右,INC德国巴特朗菲教授在华开展学术交流的同时,还将再次针对国内复杂位置或疑难的脑肿瘤患者开展面对面咨询和手术示范,国内追求高难度复杂位置胶质瘤、海绵状血管瘤、血管病变完美手术治疗的患者可以尽快报名,教授将根据患者病情和影像资料严格筛选符合手术指征的患者为其进行手术。
面对面咨询及国内手术报名方式
1、拨打电话0--预约报名
2、扫描以下台湾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头部白癜风和白癜风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