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预防小常识家长必看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16-12-1 19:30:01   点击数:
 

今年开春以来,我市儿童麻疹的发病率是去年的3倍,成人麻疹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那么什么是麻疹?麻疹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又应当如何预防?

许多人认为,麻疹只是简单发热、出疹,休息几天就会康复,事实上麻疹非常容易引起许多并发症,如肺炎、喉炎、脑炎、心肌炎等,是儿童的主要死因之一。今年开春以来,我市儿童麻疹的发病率是去年的3倍,成人麻疹的发病率也有上升趋势。那么什么是麻疹?麻疹的传播途径是什么?又应当如何预防?

1、什么是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性疾病,是儿童中最常见的传染病之一,其传染性很强,多见于6月—5岁儿童,冬春季为高发季节。在人口密集而未普种疫苗的地区易发生流行,2~3年一次大流行。麻疹病毒属副黏液病毒,通过呼吸道分泌物飞沫传播。临床上以发热、上呼吸道炎症、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为特征。常并发呼吸道疾病如中耳炎、喉-气管炎、肺炎等,麻疹脑炎、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等严重并发症。目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我国自年,开始普种麻疹减毒活疫苗后发病显著下降。

2、麻疹的症状时什么?

典型麻疹可分以下四期:

1.潜伏期:约6—18天;曾经接触过麻疹患儿或在潜伏期接受被动免疫者,可延至3-4周。在潜伏期内可有轻度体温上升。

2.前趋期:一般为3—4天,表现为发热、咳嗽、流涕、眼结合膜充血、畏光、咽痛和周身乏力、病后第2—3天,于第二磨牙相对应的颊粘膜处,可见直径约1.0mm灰白色小点,外周有红晕,称麻疹黏膜斑,具诊断价值。但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部分麻疹患儿不具有麻疹黏膜斑;

3.出疹期:体温可突然升高至40~40.5℃,皮疹为稀疏不规则的红色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出疹顺序也有特点:始见于耳后、颈部、沿着发际边缘,24小时内向下发展,遍及面部、躯干及上肢,第3天皮疹累及下肢及足部。病情严重者皮疹常融合,皮肤水肿,面部水肿变形。大部分皮疹压之褪色,但亦有出现淤点者。全身有淋巴结肿大和脾肿大,并持续几周,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可引起腹痛、腹泻和呕吐。阑尾黏膜的麻疹病理改变可引起阑尾炎症状。疾病极期特别是高热时常有谵妄、激惹及嗜睡状态,多为一过性,热退后消失,与以后中枢神经系统合并症无关。此期肺部有湿性罗音,X线检查可见肺纹理增多。

4.恢复期:出疹3~4天后皮疹开始消退,消退顺序与出疹时相同;在无合并症发生的情况下,食欲、精神等其他症状也随之好转,体温减退。皮肤颜色发暗。疹退后,皮肤留有糠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7~10天痊愈。

3、麻疹的并发症有哪些?

(1)喉、气管、支气管炎麻疹病毒本身可导致整个呼吸道炎症。由于3岁以下的小儿喉腔狭小、黏膜层血管丰富、结缔组织松弛,如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可造成呼吸道阻塞。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犬吠样咳嗽、吸气性呼吸困难及三凹征,严重者可窒息死亡。

(2)肺炎由麻疹病毒引起的间质性肺炎。支气管肺炎更常见,为细菌继发感染所致,常见致病菌有肺炎链球菌、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嗜血性流感杆菌等,故易并发脓胸或脓气胸。艾滋病病人合并麻疹肺炎,常可致命。

(3)心肌炎较少见,但一过性心电图改变常见。

(4)神经系统并发症①麻疹脑炎发病率较低,一千个麻疹病儿中有1~2个患此病。多在出疹后2~5天再次发热,头疼、嗜睡、惊厥、突然昏迷等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增多,脑脊液改变为:细胞数轻、中度升高,以淋巴细胞为主,蛋白增多,糖正常。病死率达10%~25%;存活者中20%~50%留有运动、智力或精神上的后遗症。②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是一种急性感染的迟发性并发症,表现为大脑机能的渐进性衰退,病情严重,预后差。但发病率极低,约为百万分之一;在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前4~8年有典型麻疹史,并完全恢复。85%起病在5~15岁,开始症状很隐匿,有轻微的行为改变和学习障碍,随即智力低下,并出现对称性、重复的肌阵挛,间隔5~10秒;随疾病进展,出现各种异常运动和神经功能障碍,有共济失调、视网膜病、视神经萎缩等;最后发展至木僵、昏迷、自主功能障碍、去大脑强直等。病程快慢不一,大部分病人在诊断后l~3年死亡,个别能存活10年以上。③其他格林-巴利综合征、偏瘫、大脑血栓性静脉炎和球后视神经炎均少见。

(5)结核病恶化麻疹患儿的免疫反应受到暂时抑制,对结核菌素的迟发性皮肤超敏反应消失,可持续几周,使原有潜伏结核病灶变为活动病灶,出现结核病的临床表现,甚至播散而致粟粒型肺结核或结核性脑膜炎。

(6)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症麻疹过程中由于高热、食欲不振,可使患儿营养状况变差、消瘦;常见维生素A缺乏,角膜呈混浊、软化,且发展极迅速,最后导致失明。

4、麻疹的传播途径有哪些?

麻疹患者为最主要的传染源,从潜伏期末到出疹后5天都具有传染性,在咳嗽、打喷嚏、说话时,以飞沫形式传染易感者,传染性较强。

5、如何预防麻疹?

1.被动免疫

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法达到上述效果。使用过免疫血清球蛋白者的临床过程变化大,潜伏期长,症状、体征不典型,但对接触者仍有潜在传染性。被动免疫只能维持8周,以后应采取主动免疫措施。

2.主动免疫

采用麻疹减毒活疫苗是预防麻疹的重要措施,其预防效果可达90%。虽然5%-15%接种儿可发生轻微反应如发热、不适、无力等,少数在发热后还会出疹,但不会继发细菌感染,亦无神经系统合并症。国内规定初种年龄为8个月,如应用过早则存留在婴儿体内的母亲抗体将中和疫苗的免疫作用。由于免疫后血清阳转率不是%,且随时间延长免疫效应可变弱,所以4~6岁或11~12岁时,应第二次接种麻疹疫苗;进入大学的青年人要再次进行麻疹免疫。急性结核感染者如需注射麻疹疫苗应同时进行结核治疗。

3.控制传染源

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4.切断传染途径

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中做好宣传工作,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6、麻疹隔离期是多久?

患儿隔离至出疹后5天,如合并肺炎需延长至10天。

7、父母是否需要接种麻疹疫苗?

近年来,成人麻疹也呈现上升趋势,且与儿童麻疹相比,临床症状更重,并发症多,因此成人麻疹也不容忽视。

通常情况下,人一生只会得一次麻疹,因此如果已经感染过麻疹并痊愈,则拥有了抗体,相对安全。如果没有得过麻疹,且在10年内没有接种麻疹疫苗的人,也需要进行接种。

因此建议没有感染过麻疹的年轻父母和已经过了疫苗免疫期的青少年重新接种麻疹疫苗。

温馨提示:麻疹高发期,绿沅幼儿园会做到如下几点:

1、加强幼儿晨检、午检工作,测量幼儿体温,







































白癜风怎么治疗
最好白癜风医院电话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yfzl/1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