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仁心苏万物,悬壶济世救众生。医生的职责无比神圣,但要当好一名医生又有多难呢?前不久央视播出了一部医学纪录片《业内人士》,其中一位颅脑外科的专家向他的学生提了三个要求:仁术心术艺术。说要做到这三点,方能成就一名医生的职业要求。
医院神经外科手术室的操作间,几名年轻医生正在对一个鸡蛋“动手术”。手术的要求是用器械磨掉鸡蛋的外壳,但不得破坏鸡蛋的内膜。这个手上功夫的训练,目的是训练医生在颅脑手术过程中,在紧邻动脉周边磨骨的时候,可以不损伤脑部的动脉。
之后,医生把鸡蛋内膜剪破,再用细如发丝的手术线进行缝合,缝合之后鸡蛋甚至还能孵化。这就是一个脑外科医生的必经之路。而这还只是入门考试。所以成为一名优秀的脑外科医生并不容易。
之所以选拔严格,是因为实际到了手术台上,医生要面对的不是鸡蛋,而是人脑。
女孩欢欢,外表可爱,可你无法想象她患有脊索瘤。脊索瘤发于颅底中央,肿瘤包裹颈内动脉,压迫脑干和丘脑下部,肿瘤压迫了视神经,因此她的眼睛出现了严重的幻视。换句话说,欢欢如果不及时手术,接下来将可能失明直至失去生命。唯一的治疗方案是手术,可手术难度又相当大,因为肿瘤生长在欢欢的寰枕区,这个部分分布着大量的神经组织,一旦受到损伤,欢欢就可能面临瘫痪。
手术方案是让设备从孩子的鼻孔进入脑腔进行手术,因为孩子的鼻腔小,因此这是一项操作难度极高的手术。而在这个过程当中,微创手术必须的导航设备又发生故障,医生失去了探路的眼睛,手术器械一旦碰到血管或者神经,后果将非常严重。张亚卓医生驾驭突发状况的能力,彰显了一名优秀外科大夫的实力。最终他依据人眼定位,找到了肿瘤的部位。并利用手边的工具,将孩子脑部的肿瘤取了出来。整个手术持续了五个小时。
术后一周,欢欢的视力已恢复了大半,危险解除了。医生的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患者的风险。抱书苦读、死磕考试、反复练习,医生能在手术台上化险为夷,背后都是他们日复一日的学习和钻研,在一场场与死神的博弈中,他们靠的,正是仁术,心术,和艺术。
比起其他行业,医疗的从业门槛无疑是最高的。要在门槛这么高的地方,端好“业内人士”这碗饭,没点超人的本事可不行。还记得刚才咱们说的“仁术心术艺术”吗?仁术是说能力,心术是说修养,艺术,就是对医疗工作者最高的要求了。能把手术做成艺术,相信也是不少医生的自我修养。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