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眼是一种感觉器官,是感觉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它对可见光作出反应,并允许人类将视觉信息用于各种目的,包括看东西、保持平衡和维持昼夜节律。
眼睛可以被认为是一个活的光学设备。它的形状大致为球形,其外层,例如眼睛最外层的白色部分(巩膜)及其内层之一(色素脉络膜)使眼睛基本上保持光紧,除了眼睛的光轴。按顺序,沿着光轴,光学元件包括第一个晶状体(角膜——眼睛的透明部分),它完成大部分来自外界的光的聚焦;然后是光圈(瞳孔)中的孔径(瞳孔)虹膜——眼睛的有色部分)控制进入眼睛内部的光量;然后是另一个晶状体(晶状体),它将剩余的光聚焦成图像;然后是眼睛的感光部分(视网膜),图像落在此处并进行处理。视网膜通过视神经与大脑相连。眼睛的其余成分使它保持所需的形状,滋养和维护它,并保护它。
视网膜中的三种细胞将光能转化为神经系统使用的电能:视杆细胞对低强度光作出反应并有助于感知低分辨率的黑白图像;视锥细胞对高强度光有反应,有助于感知高分辨率、彩色图像;最近发现的光敏神经节细胞对各种光强都有反应,有助于调节到达视网膜的光量,调节和抑制褪黑激素,以及调节昼夜节律。
人有两只眼睛,分别位于脸的左右两侧。眼睛位于头骨中称为眼眶的骨腔中。有六块眼外肌控制眼球运动。眼睛前面可见的部分由发白的巩膜、彩色虹膜和瞳孔组成。一层叫做结膜的薄层位于其上。前部也称为眼睛的前段。
眼睛的形状不像一个完美的球体,而是一个融合的两件式单元,由前(前)段和后(后)段组成部分。眼前节由角膜、虹膜和晶状体组成。角膜是透明的,更弯曲,与较大的后段相连,后段由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和称为巩膜的白色外层组成。角膜的直径通常约为11.5毫米(0.45英寸),靠近其中心的厚度约为0.5毫米(微米)。后房构成剩下的六分之五;它的直径通常约为24毫米(0.94英寸)。称为角膜缘的区域连接角膜和巩膜。虹膜是有颜色的圆形结构,同心围绕着眼睛的中心,瞳孔,看起来是黑色的。控制进入眼睛的光量的瞳孔大小由虹膜扩张肌和括约肌调节。
光能通过角膜进入眼睛,通过瞳孔,然后通过晶状体。晶状体形状因近焦(调节)而改变,并由睫状肌控制。落在视网膜感光细胞(感光锥和感光杆)上的光子被转换成电信号,由视神经传送到大脑,解释为视力和视力。
成人的眼睛大小仅相差1或2毫米。眼球的高度通常低于它的宽度。成人眼睛的矢状垂直(高度)约为23.7毫米(0.93英寸),横向水平直径(宽度)为24.2毫米(0.95英寸),轴向前后尺寸(深度)平均为22.0–24.8毫米(0.87–0.98英寸),在性别和年龄组之间没有显着差异。横向直径与轨道宽度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r=0.88)。典型的成人眼睛前后直径为24毫米(0.94英寸),体积为6立方厘米(0.37立方英寸)。
眼球生长迅速,从出生时的16-17毫米(0.63-0.67英寸)直径增加到三岁时的22.5-23毫米(0.89-0.91英寸)。到12岁时,眼睛会完全发育。
眼睛由三层外套或层组成,包围着各种解剖结构。最外层,称为纤维外衣,由角膜和巩膜组成,它们为眼睛提供形状并支撑更深的结构。中间层称为血管外膜或葡萄膜,由脉络膜、睫状体、色素上皮和虹膜组成。最里面是视网膜,它从脉络膜(后部)和视网膜血管(前部)的血管中获得氧合作用。
眼睛的空间在前面充满房水,位于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玻璃体是一种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后面,充满整个后腔。房水是一种清澈的水状液体,包含在两个区域中:角膜和虹膜之间的前房,以及虹膜和晶状体之间的后房。晶状体通过悬韧带(ZonuleofZinn)悬挂在睫状体上),由数百根细小的透明纤维组成,传递肌肉力量改变晶状体的形状以进行调节(聚焦)。玻璃体是由水和蛋白质组成的透明物质,这使它具有果冻状和粘稠的成分。
每只眼睛在其眼眶内有七块眼外肌。这些肌肉中有六块控制眼球运动,第七块控制上眼睑的运动。这六块肌肉是四块直肌——外直肌、内直肌、下直肌和上直肌,以及两块斜肌——下斜肌和上斜肌。第七块肌肉是提上睑肌.当肌肉施加不同的张力时,会在球体上施加一个扭矩,使其转动,几乎是纯粹的旋转,只有大约一毫米的平移。因此,眼睛可以被认为是围绕眼睛中心的一个点进行旋转。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