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鱼按:今天是年的国际罕见病日。我们力单,无法有足够的精力和能力来为“非鱼说Rb”完成一期有关罕见病的报道。其实,一年多以来,我们每天都在说Rb这个罕见病。下面的文字全文包括来自于某网站,下面的原文链接来自于另外一个网站。这两个网页的内容都是说关于罕见病的。我们转发这些文字的意义在于让Rb朋友们知道,在我们的周围,无论是知道还是不知道,还有大量的比我们Rb孩子严重多得多的患者存在。希望朋友们能够一直振作,建立起给孩子治愈Rb的信心。同时,我们也祝愿患有其他罕见病的朋友,能够健康。
瓷娃娃、月亮孩子、不食人间烟火的天使……这些美丽名字的背后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罕见病”。
欧洲罕见病组织(EURODIS)于年2月29日发起并组织了第一届国际罕见病日。首届国际罕见病日纪念活动在欧洲各国成功举行,通过各种活动促进了社会对罕见病的认识。年2月28日,欧洲、北美、拉丁美洲等30多个国家的罕见病组织参加了第二个国际罕见病日的活动,其后在各国的一致拥护下,将每年二月的最后一天定为国际罕见病日。
一万人里只有六到十位患者
罕见病,是指流行率很低、很少见的疾病,一般为慢性、严重性疾病,常危及生命。世界卫生组织将罕见病定义为患病人数占总人口千分之0.65到千分之一的疾病,也就是说,一万人里只有六到十位患者。根据医学文献显示,每个人的基因当中平均约有7组到10组基因存在缺陷,一旦父母双方存在相同的缺陷基因,孩子就有可能患上罕见病。国际确认的罕见病有近七千种,约占人类疾病总数的10%。因罕见病患病人数少、缺医少药且往往病情严重,所以也被称为“孤儿病”,治疗罕见病的药物也被称为“孤儿药”。
事实上,罕见病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只要有生命的传承,就有发生罕见病的可能。
据估计,我国各类罕见病患者超过万人。
罕见病的常见几种类型
1、成骨不全症(瓷娃娃):他们像娃娃一样娇小可爱,但是一个拥抱、蹬一次被子、甚至在看动画片时哈哈大笑都有可能使他们骨折。由于患者极易骨折,民间俗称“瓷娃娃”,尚无治愈方法,但通过药物治疗和矫形手术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2、白化病(月亮孩子):月光一样白色的头发和皮肤,让他们极易被阳光晒伤,月夜是他们的乐园。白化病患者怕见阳光、极易晒伤的特点使得他们在阳光强烈的白天很少户外活动,在有月亮的夜晚他们才会感到自由自在,所以人们亲切地称他们为“月亮孩子”。
3、苯丙酮尿症(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这是一群不食人间烟火的孩子,肉、蛋、奶这些我们喜欢的食品,他们从一出生起就不曾尝过滋味。目前对PKU的治疗,大多以食疗为主,通过摄取特制的无苯丙氨酸食品进行治疗来保证正常生活。
4、血友病:他们就像玻璃做的,每一次的磕碰创伤对他们来说都是巨大的危险。患者需终身使用凝血因子来维持生命,但预防性治疗可以使血友病儿童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成长。
5、淋巴管肌瘤病:自由呼吸是她们最大的梦想。几乎所有的病例均发生于女性,以育龄期女性为主,平均年龄30-40岁。气胸和乳糜胸常为LAM的首发症状,并可反复发生。随着疾病的发展,会出现呼吸困难并进行性加重,最后可出现较为严重的呼吸衰竭。
6、特发性肺动脉高压:走一百米的路程、爬一层楼的高度,对他们来说都是一种奢望。患者通过正规的治疗和靶向药物的治疗能够有效地改善生存质量,晚期患者可通过双肺移植手术延长生存寿命。
7、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
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SCA)全球患病率约为3/00,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表现为共济失调、弓形足、视神经萎缩、脊柱侧弯、心肌病、癫痫发作、视力减退或丧失,心脏损害等。
目前尚无特效疗法。该群体也被称为“企鹅人”。
如何预防罕见病
我国罕见病事业尚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对罕见病的认知不够、预防意识有待加强。大部分医务人员对罕见病缺乏诊断治疗经验和研究,误诊率高,对患者束手无策。而多数罕见病患者对自己的疾病了解甚少,不知如何治疗及预防,备受疾病折磨。以下三点预防措施需要注意:
1、首先进行家庭成员的遗传咨询,采用相应检测技术,确定基因突变病因,明确遗传方式和家庭携带者,再进行胎儿遗传病再发的风险评估,从而选择合适的怀孕方式和产前诊断方法。
2、针对高危人群,例如夫妻一方是患者,或曾生育过遗传病的患儿,或是某种遗传病的携带者。高危人群需要在孕期做绒毛或羊水的基因检查,在胎儿期就可以判断出生后是否患病。
3、通过出生后的早期诊断和干预,采取及时有效地针对性治疗措施,减少损伤,避免病情加重,使患者保持健康的状态。
在此,KK网呼吁社会公众、政府部门 因为有你,爱不罕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