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访谈老中医给你说道说道眼底病的中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20-7-22 15:42:27   点击数:
 

眼底顾名思义就是眼球内后部的组织,即眼球的内膜--视网膜、视乳头、黄斑和视网膜中央动静脉。眼底病是眼科中常见的疾病,它的出现对人的危害主要是影响视觉能力以及正常的生活,严重的可导致失明,为此发现应及时的治疗。

发生眼底病的因素

眼局部的炎症、外伤、血管异常、血液流变学或血液动力学的改变、肿瘤以及全身性疾病,包括心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系疾病(糖尿病、甲亢)、泌尿系疾病(肾炎、肾病综合症)、血液系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胶原结缔组织疾病(风湿、类风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病毒性疾病、结核、白塞氏综合征、强直性脊柱炎、皮肤病以及遗传系统疾病等多种原因均可导致眼底病的发生。

西医治疗眼底病的疗效评价

西医对眼底病多限于对症治疗和原发病治疗。

例如对糖尿病或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静脉周围炎等眼底出血的患者首先要求其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和精神紧张,做好血压、血糖的控制。早期以止血剂为主,血止后可用纤溶制剂、抗血小板聚集剂等方法治疗,促进瘀血吸收,对出血较重的有新生血管或增殖性病变及其它并发症的病例,必要时采取激光光凝和玻切治疗,这些疗法在临床运用中有一定的效果,但对于恢复视力远不理想,且受适应症限制不便普遍采用。

对于缺血性眼底病,如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网膜动脉阻塞等一般只能针对其原发病因进行对症治疗,如抗炎、降脂、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或手术救治等,因受到治疗时机和适应症的限制,远期疗效欠佳,对提高视功能疗效不甚理想。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色素变性以往被西医认为是不治之症,近年来有人正在探索视网膜移植、电子眼技术的可行性,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对于葡萄膜炎、视神经炎、视网膜炎等与感染和自身免疫有关的眼底病疾患,多采用非特异疗法,如局部散瞳、激素或非激素性消炎剂点眼治疗以及全身应用激素、免疫抑制剂、抗生素治疗,虽有一定的临床疗效,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严重的副作用。特别是葡萄膜炎,它不仅是多发性眼病和重要致盲性眼病之一,且治疗上棘手,缠绵难愈,临床上常用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存在停药后激素“反跳”致疾病反复发作特点,长期应用会产生较明显的副作用,如激素性青光眼和白内障,低血钾症和高血压、应激性溃疡、肾上腺皮质功能紊乱等等一系列并发症。因此尝试从中医中药角度寻找治疗疑难眼底病的有效方法以弥补西医药物疗法之不足,已成为中医眼科领域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中医治疗眼底病的优势眼底病属于中医眼科学“瞳神疾病”范畴,现代中医眼科扬长补短,借助现代眼科检查手段来更明确地进行诊断,更加有针对性的治疗。现代眼底病检查诊断技术的提高,带动了中医眼科临床思维模式的改变,丰富了临床诊疗方法。中医将治疗眼底病变的病灶改变纳入了辨证的范围,眼底病变在眼底镜或其它仪器下犹如外眼病一样历历在目,视网膜水肿、渗出、出血和血管形态改变乃至功能状态都一目了然,并能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判定阴阳、表里、寒热、虚实,把局部病变和全身症状有机的结合起来进行深入辨证分析,根据眼与脏腑、经络、气血的关系,患者的机体状况,个体差异,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制定相应的治则治法,“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或“标本兼治”,采用中药内服、外用、针灸(眼针、耳针、头针、体针)、按摩及理疗等多种治法,达到清热解毒、祛风除湿、疏肝理气、止血化瘀、通经活络、软坚散结、益气养血、补益肝肾、滋阴降火、通窍明目之功。辨证论治包含扶正祛邪和调整机体状态两个方面,是综合性治疗方法;针对病因和发病主要环节的治疗方法是特异性治疗;针对病人痛苦的治疗是对症治疗,这三者相辅相成,发挥互补作用和组合作用,纠正其他药物或疗法的毒副作用,取得最佳综合疗效。中医治疗眼底病有哪些方法?众所周知,中医治疗方法在临床上是以调理为主,主张全身辨证施治,而且没有副作用,安全性也很高,是西医无法比拟的,因此目前很多患者在患病后都会考虑中医治疗方法。中医中药治疗眼底病具有止血不留瘀,祛瘀不伤正,延缓增殖性病变形成,减轻激光治疗对眼底的损伤,避免出血反复发生的优势;针刺联合中药治疗缺血性眼底病更是独具特色,具有抗炎、镇静、解痉、补气养血、调整阴阳、活血化瘀、调节免疫功能、改善微循环、增强视细胞活性、提高视神经的兴奋和传导功能等方面作用,从而对保持和提高视力、扩大视野范围、改善病情、阻止疾病进展方面有着特定的临床意义。对于炎症性眼底病而言,中医治疗眼底病具有确切的抗菌消炎、抗病毒作用,且可以减少这些西药的用量及其毒副反应。

洪亮

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眼科临床与教研,在中西医结合诊疗眼科疑难病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尤其是对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萎缩、视网膜脉络膜病变、老年性黄斑病变、葡萄膜炎、角膜炎、麻痹性斜视等病变,针药并用,疗效显著。在国家级与省级医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与参编医学著作16部,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研课题1项,省厅级科研课题4项。是全国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常委,江西省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

江西博爱眼科中心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hbwh/109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