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信专访丨吴文灿教授外伤性视神经病变

文章来源:视神经萎缩   发布时间:2019-12-6 15:38:34   点击数:
 编者按

年6月30日-7月2日,第3届眼科内镜微创外科国际研讨会在温州圆满召开。本次会议精彩纷呈,82位国内外顶级“腕”同台传授“真知灼见。会议期间,大会组委会主席吴文灿教授接受了医信眼科的采访,为我们分享了他的外伤性视神经病变10年经验总结。

欢迎观看视频:(建议在wifi下观看)

1.请您分享一下这10年来您在外伤性视神经病变领域的经验。

吴教授:随着交通、旅游、工矿业的发展,现代城市化进程加速、车祸剧增,外伤性视神经病变(TraumaticOpticNeuropathy,TON)越来越多。自年10月始至今,我们已经为多例TON患者成功施行了手术。在这类病人中,各种人群均有,男女老幼,受伤的程度不一。有的病人受伤时没有光感,有的过了一段时间后丧失光感;有的病人受伤时有一定的残余视力,伤后经过观察或保守治疗有不同程度提高;还有一些病人合并复合性损伤,如颅脑损伤、全身多脏器损伤等。

结合十年来的经验,总体而言,TON手术效果是正性的,尤其是对刚刚受伤且还有一定残余视力的患者,手术效果是肯定的。对伤后即时丧失光感的患者,效果确实比较差,原因主要有三点:其一,创伤非常严重,对视神经造成毁灭性的打击;其二,存在复合性损伤,如颅骨骨折、颅内出血或其它全身复合性损伤而危及生命时,为了优先抢救生命以致延误了抢救视力的时机;其三,与医生本身的认知有关。早期脑外科医生主要通过开颅进行手术,眼科医生通过开眶去做视神经减压手术,效果不是很理想,存在很多问题。直至现在,许多老师尚停留在过去的观点,认为这个病是无法治疗的。

由于互联网、自媒体日趋发达,很多病人通过网络搜索,最终怀着希望之心到我院就诊,但此时丧失光感很长一段时间,丧失了抢救最佳时机;另外一类是尚有一定残余视力的病人,在外院采用保守治疗,例如高压氧舱治疗、活血化瘀药物应用等,到我院时视神经乳头已经苍白,视神经已经明显萎缩了,尽管尚存在手术治疗的价值,但效果肯定要差得多。

2.内窥镜下经鼻径路视神经管减压术(ETOCD)的发展趋势。

吴教授:从解剖、生理及病理生理角度出发,个人认为ETOCD是迄今为止最合理的一种治疗手段。外伤后视神经管内段局部微环境发生了改变,而不是整个视神经发生断裂。因此,我们采取经鼻径路直接到达视神经管,切开视神经管内段的鞘膜,同时结合促神经修复药物局部应用以改善微环境来达到视神经轴索的存活、再生与功能重建的目的。纵观10多年的多例患者,效果相对比较理想。

未来发展趋势有两点:第一,进一步完善手术流程与技巧,使操作越来越精准化;第二,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是基础,未来通过视神经管内段的局部干预也许同样重要,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应用前景。

3.“全国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诊疗与研究协作组”对规范外伤性视神经病变临床诊疗的重要意义?

吴教授: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重大项目。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等地,要想完成一个如此巨大的项目不现实,因为他们病人不多,一方面他们人口本来就少,另一方面他们自我保护意识很好,很少发生像中国一样的车祸、工伤等;即使发生车祸,国外因为速度非常快,伤后死亡几率极高。所以这项研究应该由中国人来做,中国人多,正处于发展中,存在众多的病人群体。因为TON患者千差万别,受伤的原因、性质、群体、伤后治疗、治疗手段与时机等均不一样,个人恢复的能力也不一样,因此,对TON想通过大样本、前瞻性、随机、双盲、对照研究基本上不可能,唯有举全国之力,大家齐心协力,进行多中心队列研究。

医院根本说明不了问题,所以我们启动这样一个协作组,建立一个大数据平台,依靠此平台与大数据资料提供的信息,从不同角度分析,为我们提供手术指征、手术时机、疗效影响因素、术后药物治疗、效果客观评价等的客观依据。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许ETOCD就可以像白内障手术那样标准化、规范化,成为一种确切有效的、有的放矢的视神经损伤修复手段。

视频版权归医信眼科所有,未经允许,转载必究!请↙↙↙点击“阅读原文”







































白癜风有啥外用药
看白癜风的医院哪比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ysjycg.com/hbwh/1072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