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听过爸妈这样的抱怨?其实,他们可能不是老花,他们的老花镜也没问题。只是因为——他们的眼睛,生病了。
在他们的眼中,世界可能是这样:
张阿姨
左右滑动图片
赵爷爷
左右滑动图片
李爷爷
左右滑动图片
李阿姨
左右滑动图片
张大爷
左右滑动图片
这些不同的眼睛问题,其实有个共同的名字——眼底病。
●
●
●
眼底病变
让爸妈一点一点失去光明
眼底病非常常见,很多情况一旦出现,无法根治,只会越来越严重。更可怕的是,眼底病有很高的致盲率,如今已经成为老年人致盲的重要因素。
要说清楚眼底,我们就不得不先说说眼睛的结构。
从上面的眼球剖面图和照相机成像原理图,我们可以理解眼球的结构和功能其实很像一台精密缩小版的照相机:眼球的角膜和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和调焦器;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眼球内部由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围成的空腔相当于照相机的暗室。从镜头到底片之间的通路只要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照相机就照不出清晰的照片,同理,换做人眼,就会出现视力下降的情况。
我们临床上所说的眼底,主要是指从晶状体往后的眼球内部结构,包括玻璃体、视网膜、脉络膜、视神经,从眼球的解剖上来看,眼底涉及的结构比较多,涉及丰富的神经和血管分布,所以也就比较复杂,包括的病种也是眼科里相对较多的。
如果,眼睛“镜头”的调节能力不够,就可能形成老花眼。一般佩戴一副老花镜就可以解决问题。
如果,眼睛“镜头”的清晰度不够,则可能患上白内障。此时,我们可以等到合适的时机,为眼睛换一个“镜头”,比如把原本的晶状体置换成人工晶体,就可以重新拥有清晰光亮的世界。
但是,一旦眼睛的“底片”坏了,不管怎么佩戴眼镜、更换晶体,都是徒劳的。
很多眼底疾病对于视网膜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而目前的科技还不能让我们进行视网膜移植。
●
●
●
眼底病变
爸妈难以逃脱的健康困境
看到这里你可能会心生疑问:
为什么眼底疾病这么可怕,而且很多老人都有,但在生活中,却似乎从未听说过?
因为——
它常常会伴随“年龄增长”和“慢性疾病”,偷偷地到来,等到发现时可能已经很严重了。
01
年龄增长,是眼底损伤的重要因素
就像人会衰老,各项生理功能逐渐变差、生病一样,眼底也会衰老、生病,进而导致视力障碍。以老年人最常年的老年黄斑变性(以下简称AMD)为例。这是一种与年龄密切相关的眼底疾病,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现已跃居世界第三大致盲原因。
据发表在《柳叶刀全球卫生》上的一篇荟萃分析估计:
02
常见的慢性病,让眼底损伤雪上加霜
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在蚕食父母的健康的同时,也会逐渐侵蚀他们的眼底。
比如,对于本身患有糖尿病的老人来说,除了可能会患上老年黄斑变性(AMD),还可能遭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
美国糖尿病学会的调查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约有1/3的患者伴发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的病程越长,患病率越高。这种病往往发生得悄无声息,在早期没有任何症状。
直到疾病后期,才会突然眼底出血、或者因视网膜脱落而出现突发视力骤降,甚至丧失视力。据统计: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中,约8%~12%最终失明。而如果在病变晚期才接受治疗,很可能已经为时晚矣。
另外,还有一种眼底病,与“三高”(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息息相关——视网膜中央动脉/静脉阻塞,俗称“眼中风”。
它常常在突然间发生,视力迅速变差,视野变暗,甚至完全变黑。其间丝毫没有痛感,在平静中顷刻坠入黑暗。
在年龄和疾病的双重推动下,爸妈眼里的世界最终变成了灰暗的、扭曲的、模糊的、残缺的……甚至连想要看清亲人的脸,都做不到。
只是想到这些,就已经足够让人心痛了。
●
●
●
眼底检查
有效避免悲剧发生
眼底病既普遍,又可怕。但好在,我们完全有办法降低它的危害——通过眼底检查,早期发现病变。就像我们会定期体检,以期趁早发现问题,从而及早治疗,改善愈后。眼底疾病,也可以通过检查,早发现、早治疗,从而避免严重的视力损失。
然而,我们身边的现实却让人痛心。
即便眼底检查能够通过较低的成本获得极大受益,在我国,却很少有人做过它,甚至根本不知道还有这样的检查项目。
比如,有研究显示,在我国糖尿病患者中:
可以想象,这些患者之后的生活会有多难——
他们可能无法独立完成很多之前再简单不过的事:遛弯、下棋、跳广场舞,甚至买菜、做饭、系扣子……生活变得一团乱麻,甚至丧失自理能力。
▲请别让爸妈眼里的全家福模糊变黑
笼罩在眼底病阴影下的真实生活,远比这些文字展示的更残酷。最可怕的,是摔倒。因为看不清,摔倒将变得稀松平常,但这对老人来说,是致命的威胁。
年我国发布的《老年人防跌倒联合提示》曾指出:65岁以上老人因伤致死的首位原因——就是跌倒。
面对强大又可怕的眼底病,我们无法预知父母日后是否会遇到,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把握现在。我们真诚地建议大家:请务必尽早带爸妈做一次眼底检查。千万不要等出现了问题后等来医生那句:如果来早一点就好了。
●
●
●
眼底检查
是什么?
眼底由视网膜、视神经乳头、视神经纤维以及视网膜后的脉络膜等构成,由于它们都位于眼球眼后节的底部,所以称为眼底。也正因为这样,在眼底发生的疾病,很多都无法通过肉眼来发现,这个时候就必须提到眼底检查了。
眼底镜、OCT、眼底照相、眼部B超是常规眼底检查,特殊的疾病还得有OCTA、FFA和ICGA等等。我院引进蔡司CLARUS广角眼底相机,该设备的超广角模式,单张拍摄范围可达,超广角模式拍摄范围更是可达,能够捕获从黄斑部到视网膜周边部的清晰准确图像,对周边部视网膜病变进行更全面的记录和检测,揭示更多的病变,还原病灶真实信息。
●
●
●
眼底检查
哪些人群应该定期做?
不论是糖网病变还是黄斑变性,高危且复杂的眼底病都能分分钟伤害到我们的视功能,眼底检查是“早发现、早治疗”眼底病的重要手段。由于眼底疾病相对更高的致盲风险,以及早期可能无明显症状的特点,定期进行专业的眼底检查,才可以帮我们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保住视功能。
对于眼底病高危人群,比如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疾病患者,必须定期做眼底检查,通过眼底检查观察血管的病变情况,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眼底。另外,高度近视人群由于更易产生眼底病变,也建议定期进行详细眼底检查。
指导专家:李忠恩
原标题:《请务必尽早带爸妈做一次眼底检查!》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