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青光眼?
眼球类似于一个密闭的容器,有“进水口”(房水生成)和“出水口”(房水排出)。正常情况下,“进水”与“出水”保持动态平衡,故压力正常,若“出水口”闭塞,则压力增高,即眼压增高,眼压增高致使眼球各组织和视功能遭受损害,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缩小、视神经萎缩、甚至失明。青光眼的治疗就是用药物、激光或手术的方法疏通“出水口”,恢复“平衡”。
据统计,青光眼在我国发病率为0.21—1.64%,是全球第二位致盲眼病,是我国主要致盲原因之一。所以,青光眼患者如果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青光眼的失明是完全可以避免的。
二、形成青光眼的原因有哪些?
青光眼目前可分为原发性青光眼、继发性青光眼及先天性青光眼三大类。
原发性青光眼一般是由解剖因素所致,如小眼球、短眼轴、远视、浅前房等,若情绪波动、在光线较暗的地方停留过久、长时间低头阅读等,都可能诱发。
继发性青光眼多由于外伤、炎症、出血、肿瘤等,破坏了房角的结构,使房水排出受阻而导致的一类青光眼。最常见的几种继发性青光眼有:1.屈光不正(即近视,远视)继发青光眼:2.角,结膜,葡萄膜炎继发青光眼:3.白内障继发青光眼:4.外伤性青光眼等。
先天性青光眼是由于胚胎期房角发育异常,阻碍了房水排出所致的一种青光眼。
三、临床表现有哪些呢?
原发性青光眼分为闭角型(急性闭角型、慢性闭型)及开角型。
1.急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症状是感觉剧烈眼痛及同侧头痛、虹视、视力下降明显,常合并恶心、呕吐。检查时,可发现眼压急剧升高、眼部充血、角膜水肿、前房变浅、瞳孔散大、虹膜萎缩等。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主要症状是或多或少有眼部不适,发作性视力下降、虹视,多在傍晚或午后出现,休息后症状消失,少数人无任何不适,偶尔遮盖健眼发现患眼视野缩小或视力下降、甚至失明,就诊后才发现患上了青光眼。
3.开角型青光眼主要特点是高眼压下前房深,房角宽。除少数患者在眼压升高时出现雾视,眼胀外,多数患者无症状或仅轻微眼睛不适,直到晚期视力视野损害时才发现。
4.先天性青光眼表现为患儿“黑眼珠”大而无光,畏光、流泪及眼睑痉挛。
5、继发性青光眼发病原因不同,表现各异。总之,大部分表现为眼胀痛,眼部不适甚至失明。
应注意的是,有些青光眼,如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和开角型青光眼,在发病早期可以无任何症状,因为病情发展缓慢,当出现明显症状时,往往已进展到晚期阶段,视野呈管状甚至视力丧失。
四、患了青光眼,该如何治疗呢?
如果确诊了青光眼,就一定要积极治疗。总的来讲主要有3大类治疗方法,(1)药物治疗;(2)激光治疗;(3)手术治疗。
具体治疗方法:(1)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多以手术治疗为主,早期患者可以选择激光手术;(2)先天性青光眼,一旦确诊,应尽早手术;(3)对于继发性青光眼,要先治疗原发疾病,若原发疾病控制后眼压仍高,就应考虑手术;(4)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明确后,患者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药物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应用降眼压药物后眼压能够降到正常范围,并且能够做到坚持用药,定期随访监测眼压及视功能情况,就可以选择药物治疗;部分患者也可以选择行激光治疗;当药物不能阻止视神经损害时,就需要采取手术治疗。
五、青光眼的高危人群?
1.有青光眼家族史,尤其是近亲的患者更要注意警惕;
2.40岁以上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机会增加,且女性多于男性;
3.远视眼患者;
4.高度近视眼、糖尿病和某些可能导致微循环障碍的疾病。
六、青光眼的复查时间?
因为目前对于青光眼还不能有效根治,它造成的视神经、视功能损伤是不可逆转的,所以青光眼是终生性疾病,应定期复查。
一般要求术后一至两周复查,何时再次复查应遵医嘱;如未行手术而用药物控制眼压的青光眼患者,最好每月测眼压一次,若眼压控制稳定,可两个月左右复查一次,否则听从医嘱定期监测视野;无论是否手术如眼部有任何不适,都应及时就诊。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