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神经元病分为上下运动神经元,症状都有哪些,进展的快不快?
运动神经元疾病(MND),又称为肌萎缩侧索硬化(ALS),是一种神经退化性疾病,好发于40-70岁的中老年人。按照国外4-6/,的患病率,中国应有六万名患者。该病主要侵犯患者的运动神经元系统。一般而言,身体的运动神经元有2大类:一为上运动神经元,一为下运动神经元。
上运动神经元与下运动神经元有什么区别呢?
上运动神经元发生问题会产生肌肉僵直,反射增强,临床上表现出来的症状使得患者走路时,一跳一跳的,无法协调。因为反射增强,有时患者的膝盖会一直抖个不停,这些都是上运动神经元的症状。
下运动神经元则以肌肉萎缩、无力,肌肉震颤的症状为主,通常出现在手掌、指间的肌肉萎缩,虎口萎缩,慢慢地,恶化到达肩膀、颈部、舌头、咽喉肌的肌肉萎缩,造成吞咽困难及呼吸衰竭。
俗话说“养病如养虎,虎大就伤人”千万不要放任疾病,因为大多数患者都是在患病一年左右才确诊,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期。所以有症状要早做检查,确诊运动神经元病之后更要及时治疗,别拖着耽误病情的发展,现在很多人患病之后会有一种过两天它就会慢慢好的心态,这种心态并不适合每个人,因为人与人的体质是不一样的,就相当于在同一温度下有人会感到热、而有人会感到冷,患病也是一样,同样是感冒,并发的症状、用药恢复的时间都是不一样的,尤其运动神经元病的发展是慢性的,不会出现今天下肢没有力气、明天就站不起来走不了路了,是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加重,这也导致很多人以为这类疾病不严重无关紧要,也没去治疗,这是很错误的想法,患上运动神经元病的时候一定要在病情前期重视起来,别等到晚期生活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的时候在后悔没有早治疗,到那时为时已晚!不要步大多患者的后路!
西医认为运动神经元病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但中医却能有效的治疗。
热点文章
最近更新